船政“五连张”考析
船政“五连张”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的摄影技术,堪称十九世纪伟大的发明。摄影技术的发明,让历史穿越百年,真实而清晰地呈现在众人眼前。笔者第一次见到船政“五连张”时的激动心情无以言表。此船政“五连张”现编入李共青先生与笔者合著的《中国船政之光》。
(一)
船政“五连张”是由同期拍摄的五张单幅照片拼接而成的,故称船政“五连张”,为李共青先生的藏品。它于2015年从欧洲拍得,来自船政厂长室秘书、船政前学堂教师博赖的遗产。船政“五连张”弥足珍贵,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反映船政建设较早的全景照片,为考据船政规划及其建设过程和船政建筑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极具研究价值。
船政“五连张”拍摄作者为福州同兴画楼的摄影师。李共青先生收藏有一张福州同兴画楼当年开张时印刷的广告,广告用中英文印刷,标明福州同兴画楼位于福州南台大岭顶的旗昌洋行对面,即今仓山区观井路西段。
旗昌洋行是19世纪远东最著名的美资公司,1818年由美国商人塞缪尔·罗素创办于广州。该洋行从事广州至波士顿之间的跨国贸易,早期主要的经营项目是茶叶、生丝和鸦片贸易。1846年,旗昌将总部迁往上海外滩9号。1853年,由于战乱,广州和上海到茶叶产地的道路受阻,旗昌洋行直接去武夷山收购茶叶,循闽江运至福州,实际上是福州口岸的真正开辟者。
李共青先生收藏有多幅福州同兴画楼拍摄于19世纪70年代关于福州和福建船政的老照片。目前,福州同兴画楼作品存世极少,为国外博物馆所追求和珍藏,在拍卖市场上,其单幅照片市场价高于清末美国摄影家约翰·汤姆逊的作品。
(二)
沈葆桢在总理船政首折“船政任事日期折”中所奏“船政根本在于学堂”。从船政“五连张”可以看出沈葆桢在船政建设工程的安排上与其创办船政培养人才的出发点是一致的,体现了他对教育的重视。因此在船政的先期建设项目中优先安排船政前后学堂的建造。
同治五年九月(1866年10月)船政工程启动,中国第一所新式教育的学堂——船政学堂同时成立。校舍尚未建成,学堂就开始招生了。船政学堂设立之初叫“求是堂艺局”,同年十二月初一日(1867年1月6日)正式开学。求是堂艺局设立初期,学生暂寄在福州城内定光寺(白塔寺)上课,后迁至马尾,改称船政造船学堂和船政驾驶学堂(船政造船学堂又称法文学堂,船政驾驶学堂又称英文学堂,后因二者相对船政衙门的方位,习惯称造船学堂为前学堂,驾驶学堂为后学堂),对外招生105名,学制五年。据说,孙中山先生少年时曾计划来船政学堂读书,因阻于甲申中法马江海战未能成行,可见船政学堂影响深远。
1912年,孙中山视察福州船政局,赞誉“船政足为海军根基”。李鸿章称闽堂(船政学堂)为“开山之祖”。《清史稿》也称赞船政学堂成就之人才,“实为中国海军人才之嚆矢”。船政“五连张”反映了这段历史。
(三)
同治五年九月(1866年10月),船政基础工程开始动工,先期完成行政及办公区、学校及学舍等,坞外建设已粗具规模。
沈葆桢于同治六年八月初八日(1867年9月5日)上奏:“窃臣于六月十七日驰赴马尾莅事……坞外之东迤北为臣及办事各员绅公所,外列外国匠房三十间,周以砖垣,如鳞之次。外国匠房之左为法国学堂,后缀生徒下处三十间,其制略如匠房之式。又左为英国学堂,其生徒下处同之。下近江浒,则煤厂在焉。上倚山麓,则中国匠房在焉。循麓再上山之左肋,可以眺远。臣饬前驻楚军五百人因地筑垒,不特可揽船厂全局,沿江上下数十里风帆、沙鸟如在几前。稍下则监督日意格所居也。在臣公所之右者外国医生寓楼、匠首寓楼。其与日意格山楼对峙者,则副监督德克碑之屋。下为官道,将抵江岸,划为官街,以便民间贸易。一切土木或已有完工,或已有三四分至八九分不等。”
从奏折可知,沈葆桢于同治六年六月十七日(1867年7月18日)察看福州海口及船坞大概情形,奏章细述船政建设的进展情况,在先期完成的建筑中,有船政大臣的行政用房:船政衙门;有管理人员的行政用房:洋员办公所、洋匠房;有教学用房:船政前学堂及学舍、船政后学堂及学舍;有管理人员的住房:船政正、副监督洋楼,外国教习寓楼、外国医生寓楼、匠首房、洋匠房;有拱卫船政的驻军营房:营盘(镇海营,驻楚军五百人);有船厂的生产用房:一号船台和船亭。船政第一艘兵舰“万年清”号属“来料加工”,而船台、船亭是组装兵舰的基本操作台,须在“万年清”号各进口部件到达之前完成。
奏折所提到的建筑在船政“五连张”照片中可以得到一一呈现。船政“五连张”照片中的船政建筑左起分别为一号船台和船亭、洋匠房、外国教习寓楼、德克碑副监督洋楼、外国医生寓楼、洋员办公所、船政衙门、船政前学堂及学舍、日意格正监督洋楼、镇海营、船政后学堂及学舍。沈葆桢奏章中提及的匠首房,因取景角度致建筑物之间遮挡未见。煤厂、中国匠房(东、西考工所)当年尚未建设,其余建筑均一一对应。据此,可推定船政“五连张”的拍摄时间在沈葆桢察看福州海口及船坞大概情形之前,即1866年10月至1867年7月18日之间,考虑到船厂建设这么大规模的建筑群需要的时间,再缩小范围,拍摄时间为1867年5月至6月间。拍摄地点是东侧围坞近江面处。
拍摄船政“五连张”的摄影技术为“湿版摄影法”。摄影师在拍摄之前先要制作玻璃感光基版,然后在暗房里进行火棉胶和化学感光药品的涂布工作,并且要趁着药水还没有干燥的时候,马上拍摄,曝光时间需要3秒到12秒。在室外拍风景,时间可以缩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湿版摄影法”全套摄影器材及与之相连配套的制版、定影、显影所需的暗房,总重量至少也有100多公斤,需三五个壮汉人挑肩扛。拍摄前,要提前考察好机位,设置暗房位置,暗房与摄影机距离不能太远。天气与日照光线极为重要,天气一定是风和日丽,最为理想的是晴空无云;一般会选择上午9点至下午4点,拍摄时间最好是在中午光线最好的时候。《中国船政之光》中“船政天后宫”近景照拍摄时间约上午10点;“洋员办公所”拍摄于1867年、1870年的相同角度、机位的照片,照片中洋楼上的时钟显示时间为下午3点30分左右。因此,船政“五连张”拍摄时间为上午9点至10点。
在“湿版摄影法”阶段,每个影楼、每位摄影师所配比的化学感光药品略有差别,所制作的感光版亦有不同,所用镜头大小、相纸大小有其明显特征,从此角度也可分析、考证拍摄者和拍摄时间等。
“湿版摄影法”技术发明的1851年至拍摄船政“五连张”的1867年,相距不过16年,福州同兴画楼摄影师就能够娴熟地操作摄影器材并拍摄出大幅全景照片,在光线的运用、感光的把握、取景的角度、内容的反映及底片的后期修裁等,都堪称大师之作。(胡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