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福州含“猪”地名谈趣(二)

发布时间:2019-02-20 10:53:41  来源:福州晚报

  “母猪护崽”

  “母猪护崽”在仓山区城门镇城门山的鳌顶峰,由一块大石头和几块小石头组成,呈蘑菇状,据说从天上飞来,又称“飞来石”。有趣的是,只要用力推大石头,它便会晃动,亦称“风动石”。

  更有趣的是,那会晃动的大石头像一只大母猪,几块小石头垫在它的下面,像是一群小猪崽,因此有了“母猪护崽”的奇特景观。其中一只小猪崽正面高80厘米、宽130厘米,刻有摩崖造像,分别是地藏王菩萨、泗洲文佛等,两侧分别刻“绍兴壬午梁泉造”“元丰五年夏月初十日”,1986年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闽县乡土志》载:“山巅有飞来石,大数丈,高数尺,离地数寸,数小石若卵支其下,默推则动;或预语往推,虽百数十人,其力弗动。”

  猪蹄亭

  猪蹄亭在北峰长箕岭萌鹅厝(今晋安寿山乡岭头村),为宋代福州西驿路必经之地。

  《榕城考古略》记载:“(聚齐亭)俗呼猪蹄亭,为大湖县丞所辖,诸乡入省总路。春夏之交,笋市最盛。”笋市繁荣时期,各乡贩笋客商皆聚齐于亭,然后下山口,防止土匪或野兽的侵袭,故称“聚齐亭”。后因谐音,改称“猪蹄亭”,其山也称“猪蹄峰”。猪蹄亭已圮,唯留“猪蹄峰”。

  豪猪弄

  豪猪弄又称“何猪弄”等,在鼓楼区安泰街道羊肉弄之南,这里是回族聚居的地方。回民不吃猪肉,所以“弄”里只卖羊肉,称“羊肉弄”。

  但是,“豪猪”不是“猪”。从体型的大小到毛色的差异,以及生活习性等,一点都不像“猪”,所以不列入回民“禁食”之列。因此,可以摆摊设铺,集中在这里买卖豪猪,故称“豪猪弄”。以后,经“雅化”,改为“学士弄”。

  宰猪弄与猪牙弄

  宰猪弄在今台江区后田街和新闽街中间。宰猪弄,东西走向,曾称“学军一弄”,地近洪武道,通闽江,便于洗涤和运输。当地过去有宰猪的作坊,因此称“宰猪弄”。

  猪牙弄,也在台江区,在田埂下与桐街之间,南北走向,接玉环路。猪牙弄也曾称“新光三弄”。“牙”者,市场也,又称“牙行”,以批发商品为主。它不同于作坊,主要批发猪崽,因此称“猪牙弄”。

  (完)

  (林国清 林荫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