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董廷钦:不畏权贵 戍边安民

发布时间:2019-01-28 15:45:35  来源:福州晚报

  董廷钦,字仲恭,号海门,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生于闽县嘉登里(今琅岐镇下岐村)。明万历七年(1579)举人,历任江西抚州教谕、南京国子博士、广东钦州知州、韶州同知、肇庆知州、思明同知、浔州知府、湖南岳州通判、靖江王长史等职。他勤政清廉,文武双全,安边抚民,爱民如子,人称“海门公”。

  (一)

  当时抚州地区百姓生活艰苦,很多青少年没有上学。廷钦到任后,兴办县乡社学、书院、学宫,又选聘优秀教师教读。他每月还抽出时间到学宫传道授业,教学童文化知识。

  不久,廷钦代理金溪、乐安、东乡诸县主事。东乡县的东田乡土地肥沃,但赋税较轻;西田乡土地贫瘠,老百姓生活困难,交不起税费,请求官府减税。廷钦为民请命,上书知府。知府同意减税。布告下来时,西田乡百姓拍手称快,而东田乡百姓却不服。两乡百姓因此矛盾,以致动起了刀枪。此事闹到省城,巡抚要派兵镇压。廷钦极力阻止,并下乡调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平息了这场风波。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董廷钦在抚州任内颇有政声,后升任南京国子博士。南京有一个姓姜的太学生,是镇江的富户。有个权贵勋臣仗势欺人,想霸占他家财产,但未得逞,于是便到县衙诬告姜某杀人,贿赂知县,把他关进大牢。廷钦知道这事后,为他打抱不平,把详细调查材料上报巡抚和御史,姜某这才无罪释放。但廷钦的义举也得罪了权贵,被调到广东钦州任知州。

  (二)

  钦州与交趾交界。交趾人经常入侵钦州抢掠,百姓苦不堪言。廷钦到任后,组织民兵抗敌,又主持修建平南浮桥,便利交通,繁荣商业,发展经济,使社会安定。

  为防止外来入侵,廷钦南徒分茅岭,北涉三滩,请备战船、募壮丁,厉兵增垒,屯兵龙门港要塞,交趾人从此不敢再来侵犯。珠池海寇林茂的余党在海上横行霸道,抢劫来往商船、渔船的财物。参军陈震兴兵讨伐,但被打败了。贼寇更加猖狂,进迫钦州。廷钦见贼寇势大,急忙召集青壮年进行训练,严防死守,打退贼兵,保一方平安。

  澌凛、罗浮、河州、思勒四峒原来都属钦州管辖。澌凛的土官赵良臣,年轻胆大,手下有精兵六百多人。因一件小事,赵良臣的父亲被地方官革职。赵良臣不服,反叛而去。知府准备发兵追击,廷钦劝阻,遂对赵良臣进行招抚,并呈请恢复其父官职,请他署理四峒长官一职。赵良臣大为高兴,把交趾国南部交通图全部献给廷钦,并为之效劳。时有莫氏反叛,拥兵城下,赵良臣迅速出兵,替廷钦解围。

  廷钦在钦州固守边陲,为民除害,安抚百姓,政绩卓著,遂升韶州同知。去任之时,钦州百姓簇拥马首,依依不舍,之后在分茅岭建海门公祠纪念他。

  (三)

  韶州盗匪如毛,杀人越货,治安混乱,苛捐杂税甚多。廷钦到任后,让每个乡成立一个堡,每个堡驻一队兵,加强巡逻瞭望,一堡盗发,罪连两个堡。因此,各堡互相配合,群防群治,盗匪无藏身之地而解散,贼情便解除了。

  当时韶州各地皆有“厂卫”机构,为宦官所设。商人到“厂卫”纳税,正税只有“十”,而余税却是“百”。廷钦问这是什么原因?商人说:“正税是交给朝廷,余税则是供厂官享用的。”廷钦叹曰:“厂官胜过朝廷,岂有此理?”于是,他呈请取消收取“余税”,深得民心,但也得罪了宦官,被调到肇庆。

  肇庆府靠海,海上盗匪经常驾船抢劫来往商船、渔船财物。盗贼还经常上岸挖掘富人家祖坟,或掠其儿子,以强迫家属交出赎金。受害百姓很多,天天都有人到府衙告状。廷钦认为,海盗不除,百姓不得安宁。他招募一批善于游泳的人,让他们潜伏在海边,持着大斧,待贼船来时,凿其船底,使其沉船,然后抓住贼首杀之,连续几次,杀贼首数十人,又俘虏贼众两百多人,于是肇庆大定。

  不久后,廷钦补为思明同知。其时,宦官专权,无法无天,还派人到思明府搜刮珠宝及督促税收,敲诈边民。知府束手无策,大为苦恼,但廷钦不怕,他叫边民都穿上白色衣服,举着刀,列队站在道路两旁,虚张声势。那些宦官派来的人见状,害怕极了,担心官逼民反,于是不敢相逼,连忙溜走。廷钦不畏权贵,政声大著,遂升浔州知府(今广西桂平市),又调任岳州(今湖南岳阳)通判,再升靖江王长史。

  廷钦走马上任路过徐州时,得知同郡举人林偕春病逝,于是前去看望家属。偕春有不少财产,但他身边的人正图谋瓜分。廷钦忙请地方官封其行李,保全了他的财物,并负责料理偕春丧事。

  晚年,董廷钦告老返乡,置祭田、书田,修水利,造福桑梓,还主修《琅琦董氏族谱》。万历甲辰年(1604)二月初九,董廷钦走完了人生的旅途,享年60岁。

  董廷钦墓在琅岐九龙山东麓文殊寺后面,其墓志铭乃南京大理寺卿林烃所撰。

  董廷钦的四个儿子养斌、养洙、养泓、养河皆有出仕。(杨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