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林则徐与福州西湖

发布时间:2019-01-16 09:27:43  来源:福州晚报

  日前,“纪念林则徐疏浚福州西湖189周年学术论坛”在福州举行。

  林则徐不仅是民族英雄,也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治水名臣。他在家乡为父亲丁忧守孝期间,主持修浚了福州西湖。这是历代以来西湖的一次大修浚,避免了西湖因淤塞而消失的命运,为福州水利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林则徐与福州西湖

福州西湖

  一

  清乾(隆)嘉(庆)以后,西湖长达40余年未得整修,山水冲刷,加上沿湖强梁豪右又时常把岸上积土推入湖中,填土造田。湖身逐渐堙塞,仅存七里左右,“地隘无以容水”,致使春夏雨水季节湖水四溢,“巨浸滔天”,淹没良田,秋冬则“涸不及踝,旱潦俱无所资”。昔日绿水清澈、碧波荡漾的西湖已面目全非。周围原本靠西湖种田的农民因此生计渐绌,民怨四起。

  道光七年(1827)十月十九日,林则徐闻父卒讣讯,南归奔丧。道光八年(1828)一月,抵福州家里,在籍守制。

  其间,林则徐经常到西湖研读经史,探求治国之道。他见到西湖日渐堙塞,尤为痛心,不忍“纵豪右之并兼,而致良农之坐困”。

  为了改善福州水利设施,还西湖本来面貌,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林则徐便向驻节于榕城的闽浙总督孙尔准、福建巡抚韩克钧提出修浚西湖的倡议。孙、韩二人欣然采纳了林则徐的建议,并请他与海防同知陆我嵩、闽县知县陈铣共同制订计划,分任其事。

  二

  建议被采纳后,林则徐于道光八年(1828)十一月开始修浚西湖,指挥所设在湖心宛在堂。

  他首先代闽浙总督孙尔准、福建巡抚韩克钧撰写《清厘福州小西湖界址告示》和《重浚福州小西湖禁把持侵扣告示》,阐明修浚西湖的必要性及其有利之处,并指出湖身由于历年圈填而缩小,准备重新划定湖界,利用冬令水涸兴工开浚,并按土方发给工价每方二百四十文等。

  林则徐在负责施工时,遇到沿湖豪右的反对。他们四处散播流言,并贿通一些官吏向朝廷诬告林则徐,说林则徐修湖存有私心,“无关水利农田”等。为此,朝廷派员调查踏勘,支持林则徐等人提出的修浚方案。

  为了便于督理修浚西湖工程进度,林则徐命人制造两艘小船。每天早晨,他乘一艘小船从文藻河墘家直航湖心等地,指导浚湖工作;另一艘小船则停泊在湖岸,以迎送前来指挥部办事的人员。

  道光九年(1829)二月,重浚西湖工程,“自上年十一月兴工起至本年二月底止,先将北湖头至四炮台下土堤暨梅柳桥之方塘、三角塘工段,挑除七尺至二尺不等,计出土一万五千余方,砌石岸七百八十余丈”。五月,“又于西湖闸口及开化寺附近挑挖,并湖岸四周砌滩,出土二千五百六十五方”。

  这时,因农忙和大雨暂时停工。是月间,林则徐兴修“褒忠祠”,祀范承谟等。八月竣工。八月初六日,重浚西湖工程基本完工,除开化寺、褒忠祠两处尚未砌石外,其余湖边四周石堤全部砌筑完竣,长一千二百三十六丈五尺。

  据史料记载:“湖之有石岸,自是始。”也就是说,在湖周筑石岸是由林则徐创始的。

  三

  林则徐重浚西湖工竣后,为增添西湖景色和文化内涵,又做了以下几件事——

  一、在湖周砌石堤、岸边植梅树千株,以保持水土不再流失。

  二、林则徐将当时的督工双舟,改为画舫,分别取名“伫月”和“绿筠”,供文人雅士荡湖唱咏之用。他还为画舫题楹联云,“新涨拍桥摇橹过,杂花生树倚窗看”。此联至光绪初犹存。

  三、重修“李公祠”。 西湖竣工后,林则徐发起将原在越王山脚下已近坍塌的“李公祠”移建于西湖荷亭,新建正祠,前后六间。在新祠右边建屋三间,屋前植桂树两株,补以李纲旧宅“桂斋”的旧额。林则徐特地为“李公祠”题联,“进退一身关庙社,英灵千古镇湖山”,以示对宋朝抗金民族英雄李纲的景仰,并立程含章撰、林则徐书的“新建李忠定公祠堂记”碑。林则徐常在“桂斋”读书,后人在附近筑一室,称为“林则徐读书处”。

  四、林则徐在西湖两岸的石堤内铺列官道,杜绝日后被人占垦。

  五、林则徐代福州知府拟《湖堤砌石种树禁止掘毁告示》,其主要内容就是要严禁攀折、刨掘树株及拆动堤岸官道石块等。

  六、道光十年(1830)春,林则徐在荷亭种植了大量的红藕。

  重竣后的西湖风景秀丽,水面如镜。林则徐有一首诗曰“新潮拍岸添瓜蔓,小艇穿桥宿藕花”,写的就是西湖新景。道光十年(1830),林则徐守孝期满赴京途经苏州,与友人梁章钜相遇话旧时,又作一首诗描绘西湖景光,“小西湖上采菱船,十里芙蓉浅水边。傥忆白鸥与偕隐,苍烟古木也依然”。

  林则徐修浚西湖水利工程成绩显著。清谢章铤曰:“福州西湖历代皆有修浚,本朝以林文忠公为尤著,文忠以闽人治闽事,利弊了然,故成功久而固。”

  (萧忠生 萧钦 石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