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可济:融汇中西游哲海 治学育人乐此生
从教60多年来,林可济在中西哲学的大海中畅游,探寻人性与自我,他以对中国哲学、中国文化的深厚理解,试图建构起当代哲学思考的坐标体系,解答当世之问。【详细】
民乐传承者翁惠娜:传达千古弦情,弘扬国韵风华
箜篌,这件丝绸之路上留下过独特东西方文化印记的古乐器。翁惠娜作为青年演奏家,为了箜篌的传承持续奉献着自己的力量。【详细】
曲艺人陈晓岚:乡音最美系乡愁
不少“老福州”对陈晓岚创作的曲艺节目耳熟能详,声名远播巴黎的福州评话《孝义巷传奇》、屡获各级曲艺大奖的伬艺《秦楼月·春回坊巷》《月白天青》均出自她之手。【详细】
刘爱珠:情注寿山石雕,探寻美的足迹
她是寿山石雕界少有的以创新成名的女艺术家,薄意人物造像、牛蛋石雕刻皆始于她。她是今年71岁的刘爱珠。【详细】
古琴艺术家张俊波:乐以忘忧,内敛温润
有人曾评价张俊波的琴“技近乎道”,他却只想好好做一个“传承人”,以弘扬古琴文化为毕生追求,乐在其中而忘却烦忧。【详细】
吴茂文:坚守漆画初心,耕耘“文化绿洲”
作为扎根福清、科班出身的青年画家,从2007年的《正果》、2009年的《梦回琴岛》《黄金甲》,到目前正在创作的大型漆壁画《隐元东渡》,吴茂文捧出了不少颇具实力的漆画作品。【详细】
“双栖”画家孙志纯:行走风景,融汇中西
在绘画天地躬耕四十余年的孙志纯,始终对油画、水彩画情有独钟,也因此被业界称为“双栖画家”。是天赋异禀,还是勤奋至极?或许,孙志纯两者皆俱。【详细】
男高音歌唱家林希:“咽音练声法”福建传人,芬芳桃李满天下
【详细】
画家卢志强:用心于画外
卢志强,字甲木,号寅森,1962年10月生于福州。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学位委员会主席、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文化名家。【详细】
“学者型画家”李豫闽:在艺术中感受历史的温度,人才培养瞄准国际视野
李豫闽,祖籍河南,1961年11月出生于漳州。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评为“文化名家”。【详细】
九旬画家张金鉴:承袭傅抱石水墨画风,速写异国众生相获赞文化使者
张金鉴,1929年生,国画得恩师傅抱石亲授,并承傅氏水墨画风。长期从事美术教学、创作和研究工作,1992年退休于福州教育学院。【详细】
“师者”李晓伟:创新为魂,于西洋绘画中融入中国精神
李晓伟,1959年生于福建漳州,祖籍山东烟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美协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油画学会副会长,福建省环境艺术学会副会长,福建省画院特聘画师。【详细】
“考古人”杨琮:入闽40年,立起闽越国文化考量标尺
杨琮,19955年7月出生于西安,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现为闽江学院闽都学者、讲座教授。1999年获国家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2007年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详细】
林东:为石代言,淡泊平和心自安
林东,1957年生,福州人。自幼随父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亨云学习石雕技艺,擅长圆雕人物,尤其以刻寿星、仙童著称。表现人物神态的诙谐与形体的夸张,作品韵味古朴,富有幽默感。【详细】
演员王斯琼:不负韶华,体味百态人生
王斯琼,福州人,国家一级演员。现为福建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剧少年儿童演员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详细】
“唐音”守护者赖董芳:矢志推广福州语歌曲
赖董芳,1965年出生于福州,资深词、曲作家,创作经历30余年,现为福州市福州语歌曲协会主席。【详细】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幼林:赋石灵性,观者得思
郑幼林,1969年出生于福州。先后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福建省首届优秀人才技能大师、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寿山石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详细】
杨东平:盛世青绿,锦绣山河
杨东平,福州闽侯人,素以青绿山水画著称,现为福建省政协常委、福建省画院副院长、福建省政协书画室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福建省艺术系列高职称评委、福建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详细】
王兆琴:扎根八闽汲“文养” 白龙江边觅“桃源”
王兆琴,男,字云石,号乌龙山人,别名金沙游子。现为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省老年书画艺术协会(简称省老艺协)常务理事。【详细】
剧作家周祥光:一生甘为民写戏,悲欢离合总关情
周祥光,1984年毕业于福建省艺术学校编剧班,国家一级编剧。2009年被聘为福建省文化厅特约剧作家;2010年被评为福州市首届优秀人才;2015年被评为福州市第十届读书明星。【详细】
黄天登:最是“否极”处 正是“泰来”时
黄天登,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美协第三期高研班创作室画家,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政协海云墨会画师,福州市政协书画院理事、福州丽榕画院副院长,福州乌山画院秘书长,福州市晋安区美协名誉主席,福建省雪峰书画研究会副会长。【详细】
“百寿书家”张怡:知足心常乐,无求品自高
张怡,1916年生,福建南平人,现为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福建积翠园艺术馆特约书画家、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榕城十老”书法沙龙成员。【详细】
“艺虫”张大钧:从艺术中找寻生活的激情
张大钧,男,别名张禹,号兰息斋主,1943年4月25日出生,籍贯福州,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本科,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榕城十老书法沙龙成员。【详细】
林德冠:“潜修德艺”默无声 “为民而诗”俯躬耕
林德冠,现为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顾问,福建省文联顾问,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福建省诚信书画艺术院院长。【详细】
人物画家张永海:从心出发,漫步水墨
张永海,1962年11月出生,福州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福建省人物画艺委会副主任,福建省画院书记,福建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详细】
写意油画家王辉:我从山中来,一路风景一路歌
王辉,现为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作品先后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首届中国油画展、第二届中国油画展等十多次全国性大展,是中国当代实力派写意油画家。【详细】
吴华光:工笔写意两淋漓
吴华光,原名吴萍,1946年10月19日出生于台北,祖籍福州。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擅长工笔人物画、山水画,被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授“中国杰出人民艺术家”称号。【详细】
陈志武:“凸鹰”有梦博艺空,“余生”无悔画名堂
陈志武,现为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省雕刻艺术家协会跨界艺术委员会专家委员,福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州市文联委员等。【详细】
王兆乃:躲进画室成一统,愚耕山水铸“大鼎”
王兆乃,现为全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福建省常务理事),福州市鼓楼区美协主席,福州市晋安区书协副主席,福州市美协常务理事。【详细】
“麟祥斋主”张天金:“章”驰有度 “草”破天惊
张天金,现为福州市霞光画院院长、左海书画院创院院长、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详细】
林公翔:澄怀观万象,“意园”品闽艺
林公翔,笔名翔子,著名美术评论家、画家、作家、诗人。现为福建青年杂志社副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详细】
“恬澹斋主”潘秉超:虽无“超群秉赋” 常觅“高远意境”
潘秉超,1943年12月26日出生于福州台江双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详细】
唐承华:跨界表达艺术中的“中国精神”
唐承华,当代著名艺术家,1964年出生于福清,祖籍内蒙古,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详细】
林樱尧:怀赤子之心考证史料,盼新人“知音”接棒
林樱尧,1951年出生,福州人。现为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福州市船政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高级会员、船史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详细】
林海平:“胸有成竹”闯艺海 “高风亮节”慰心平
【详细】
林大岫:守大爱“惠风和畅” 沐丹青“岫色可餐”
林大岫,原名林大修,1950年7月21日出生于福州盘屿乡仁山村(现仓山区盖山镇红星农场),斋号“仁山居”。著名国画家,擅山水,常游名山大川,勤于写生,作品常表现浓厚的乡土气息。【详细】
“长乐山翁”陈冷月:常有诗书振腹 谁言冷月无声
陈冷月是闽都八才女之一的刘蘅的得意门生,现为海峡动漫影视产品发展促进会高级顾问、香港诗词学会理事、福建逸仙诗社原副社长、正觉书画院名誉院长、武夷诗词学会顾问。【详细】
“八闽书坛泰斗”陈奋武:胸凝正气,翰墨飘香
陈奋武,男,福州人,1941年11月生,1965年毕业于福建艺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多次出任国展评委。【详细】
“章草大家”黄宝春:遥对先贤探古意,痴迷翰墨出奇峰
黄宝春,1952年出生,福州人,现为福州市公安文联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公安文联副主席等。【详细】
王和举:坚守传统文化的沃土 提倡文艺家应有诗的情怀
王和举,漆画家,1936年生,籍贯四川富顺县。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高级工艺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详细】
江爱松:千山金碧颂盛世,心象重彩启新篇
江爱松,现为福州画院专职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心象重彩山水画家。【详细】
柯云瀚:书临碑帖出雄健,创“柯家法”心醉入道
柯云瀚,现为福建省政府“百花文艺奖”总评委、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详细】
孙曼亭:慢漆坊里声声慢 长笔著书述衷肠
孙曼亭,女,福建省漆艺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详细】
“百警寮主”封崇长:下笔题联句 倾心拜墨皇
封崇长,现为福州榕城十老书法沙龙成员,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楹联学会党支部书记。【详细】
陈英木:沉醉十番音乐七十余载,矢志培养新人传承瑰宝
陈英木,1932年生,福州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十番音乐(茶亭十番音乐)代表性传承人。【详细】
林之本:“水墨为伍”叠翠峰,“霜穆成林”秀画中
林之本,1943年农历六月初四出生在泉州永春,著名画家。【详细】
黄学文:做文字“总导演”,勤奋学书力求“心正书正”
黄学文,1932年出生于福州义序,祖籍闽清县坂东镇。榕城十老书法沙龙成员,著名书法家、编审。【详细】
“侯官山人”曾光明:书心扬国粹,梦笔写春秋
曾光明,福建闽侯人。中国楹联学会理事,全国公安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员、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楹联学会副会长。“榕城十老”书法艺术沙龙成员。【详细】
许步书:天年拾笔积跬步 逐墨千里梦成书
许步书,现为中国齐白石艺术研究院海峡分院秘书长、《收藏参考》和《收藏人物》杂志社顾问。【详细】
沈亮:“兔”嗅蔷薇一水间 “猛虎”踏河入画来
沈亮,1939年5月19日出生于闽侯上街,现为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等。【详细】
华裔作家朵拉:采撷茉莉的芬芳 像花一样修行
朵拉,女,原名林月丝,专业作家、画家。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祖籍福建惠安。【详细】
张英慧:扎根剧坛四十载,一片丹心在闽都
张英慧,现为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戏剧家协会理事、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电影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电视家协会会员、闽都文化研究会会员。【详细】
曹文彬:泼墨挥毫"走龙蛇" 学遍百家"还自家"
曹文彬,现为福建省老艺协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林则徐画院特邀画师。【详细】
温心坦:诗书画印一肩挑,自学成才闯艺坛
温心坦,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诗词学会理事。【详细】
陈苏:深耕群众文化"沃土" 播撒民间文艺"种子"
陈苏,福州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委员、闽都文化研究会理事。【详细】
“革新者”石齐:三象合一创立新中国画
石齐,1940年生于福建福清,两次荣录美国国际美术家协会权威发布的中国画国宝级大师排行榜十名之一。【详细】
“老骥”陈章武:踏遍青山人未老
陈章武,现为福建省作协、文联顾问。【详细】
陈叔侗:毕生文事尽丹忱,戮力史志留闽声
陈叔侗,他是福建泰斗级的文史学家,著名诗人。【详细】
赵玉林:翰墨载道,期颐之年再攀艺术高峰
赵玉林,号佛子明璧,1917年7月生于福州,国家一级美术师。【详细】
“闽都文化守望者”黄启权:白首志千里 编修传薪火
黄启权,现任福州市博物馆名誉馆长、《福州市志》副总编。【详细】
杨际岚:三十载《台港文学选刊》春华秋实,牢记窗口和纽带使命
【详细】
“神雕侠侣”程俊华、张文霞:闲居“云雾山庄”,凝固新时代“闽都文化”
程俊华和张文霞夫妻二人在福州创建了雕塑工作室,30多年来,或单独创作、或联合创作,被誉为雕塑界罕见的“神雕侠侣”。【详细】
“诗词巨擘”陈侣白:笔墨春秋七十载 一肩风雨尽成诗
陈侣白,1925年出生,福州人。毕业于厦门大学。福建省文联离休干部,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详细】
“火凤凰”吴昌钢:突起吾州有异军
吴昌钢,字本学,号孔原,闽侯人,1956年出生。师从曾子敏、刘博琴、萧劳、潘主兰诸先生,善诗书画印,好明清家具及文房杂件收藏。【详细】
“福建方志百科全书”卢美松:难忘文史初心 敬恭桑梓深情
卢美松,1944年9月出生于福州市鼓楼区琼水河东之水部柳宅村,著名文史学家。【详细】
“北大考古人”欧潭生:把闽都文化“挖出来”说给你听
欧潭生,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擅长新石器至商周秦汉考古。【详细】
“追梦人”林济文:老树当风叶有声
虽是女子,但她擅写行草,字风大气磅礴又不失娟逸灵动,尤其是对笔力、运气、布局要求很高的大字,她挥洒自如。【详细】
福建文坛“老黄牛”黄文山:行得春风有夏雨,37年耕耘文学期刊创全国纪录
福建文坛“老黄牛”的黄文山,从事文学期刊编辑工作至今已超过41年,其中的37年都奉献给《福建文学》。在他跌宕起伏的从文之路上,有太多的华彩乐章值得娓娓道来。【详细】
"金钟奖"作曲家李式耀:以"音符"为马 让青春"动听"
2015年下半年,一首名叫《青春风》的歌曲,犹如一阵风,席卷了榕城大地。这首青春激昂的首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会歌,曲作者就是李式耀。【详细】
“文化拾荒者”林山:探求闽都文化厚重底蕴
【详细】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
他重视深入生活,在创作中摒弃“唯石材论”,最大限度的尊重石材的自然美。【详细】
“随性”汪天亮:与艺术之爱“如胶似漆”
【详细】
作家中的“劳模”钟兆云:行走岁月卷帙梦
文学创作32年,拥有40多部著作,超过1700万字,平均每年一至两部问世。从青丝盖顶到两鬓染霜,不变的是博学健谈、行色匆匆,这既是钟兆云行走岁月的丰硕成果,也是不惜“板凳坐得十年冷”的精神写照。【详细】
“温婉”林容生:钟情青绿山水以容苍生
【详细】
一口盛满民味的“老井” 方炳桂:大俗,大雅也
方炳桂致力于福州乡土文化传承,将打小亲闻、亲见、亲历的乡土事情,记载下来结集成册,组织编纂福州民俗系列读本;他像是福州民间文化活地图,地名、路名掌故娓娓道来,福寿节庆风俗如数家珍,方言俚语说法由来精彩纷呈;他如邻家老爷爷般慈祥仁爱,呼吁行善不论大事小情,倡邻里节创孝敬节……他毕生浸润于史志之外的更加琐碎无边的乡俗俚语,却把大俗之道化为大雅之境。因为他的存在,让福州这座千年文化名城更加流光溢彩。【详细】
“铁骨铮铮”吴文娟:破茧成蝶 仗“剪”起舞
吴文娟在她52岁退休后,才闯入了剪纸艺术的大门,如蜕变新生的蝴蝶,在文艺百花园中仗“剪”起舞。【详细】
“山海作曲家”林荣元:音乐的根,世界的声音
【详细】
徐鹤苹:追寻闽都方言中的古中原文化之风
徐鹤苹,福州文史专家,原市文化局艺术科科长、原市曲协主席,原福州闽剧院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从事艺术研究及文化艺术集成、志书等编篡工作。《福州市志·文化志》、《福州市文化志》、《福州传统民间舞蹈》、《闽剧简史》……当把这一本本集萃福州文化大成的书籍放在你面前时,你可能没想到,这些书的主编者是一位苏州人。【详细】
王华元:让“花儿”更红,“榕树”更绿
王华元,1945年6月出生于北京。1968年12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原福州市文联副主席、原福州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原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王华元说,他一生有三个故乡:北京是第一故乡,银川是第二故乡,福州是第三故乡。在宁夏挥洒了最美好的青春、成就了事业最高峰,而福州这样一个美丽、包容的城市,给了他最美好、无忧的晚年生活。王老在他名为《千年一回眸》的歌曲选集中,完美诠释了他对两片热土一样的热爱:CD的A面是宁夏创作的歌曲选集,B面是福州创作的歌曲选集。【详细】
陈扬坤:钻研暗房特技 让摄影“化平淡为神奇”
在福建摄影界,提起陈扬坤,不少人都还记得,他曾以一幅黑白照片摘得国际摄影大赛金牌,成为“破天荒”的第一人。除了善于捕捉精彩瞬间,陈扬坤还醉心于探秘暗房特技,还出版过一部专著,将自己多年摸索而出的经验倾囊相授。作为福建省摄影家协会的领头人之一,十年来,陈扬坤也把更多的工作重心从创作转向组织者,团结福建摄影人参加各种赛事。他在福建省摄影家协会的任职期间,福建省摄影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从几近末流上升到国内前列。【详细】
军旅作曲家葛礼道:与时代同呼吸 与人民共命运
“我家住在闽江边哟,闽江两岸茉莉花鲜;山中有城,城中有山,还有一轮古老的月亮,挂在塔尖尖。”这是一首令福州人耳熟能详的歌曲,曲名叫做《我家住在闽江边》,16年前,高票当选为福州城市之歌,从此传唱在榕城大街小巷,可是许多人不知道,这首曲境甜美淡雅、旋律优美动听的歌曲,就出自一位久居福州50多年的军旅作曲家的笔下,他就是葛礼道。【详细】
“金生”林培新:潇洒演绎让“闽剧小生”焕发新生
他跟舞台打了一辈子交道。只不过,他一生的舞台只有一个——闽剧。闽剧既是他一生事业轮转的舞台,也是映照他人生暗淡辉煌的镜子。他就是林培新,被誉为福州闽剧界的瑰宝。每次聊起闽剧,林老都保有那份炽热、纯真的情感。并在多次采访中从不掩盖对闽剧的赞誉之词。他说,闽剧是福州文化瑰宝,是好东西,彰显了福州海纳百川的精神,许多剧目都在弘扬正能量,人人都要守护好。【详细】
“闽剧第一梅”陈乃春:风华绽放 传承悠悠闽韵
闽韵悠悠四百年,琴音淙淙展风华。提起陈乃春,闽剧戏迷们都不会陌生,他外表刚猛、金声玉喉;他富有人缘、为人随和;他能书会画,兴趣宽泛;他博采众长、自成一派;他返本开新、获奖无数;他孕育桃李、硕果累累。【详细】
刘小琴:玉楼银海今犹在 雨绽梅肥看刘郎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