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大家评论

陈侣白:诗词比赛内容形式的可贵创新

发布时间:2017-04-28 14:09:43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陈侣白

  一个大专院校的诗词比赛,做到了我国诗词比赛历史上“学以致用”的可贵创新,这就是福建省的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根据福州新闻网的报道,这个学校是具有百年师范办学传统的老校名校,其历史可追溯到1903年由陈宝琛创办的全闽师范学堂,被誉为“闽师之源”。学校涌现出许多蜚声海内外的名人,如冰心、庐隐、胡也频、邓拓、林默涵等,校史馆至今存有校友冰心写给母校的珍贵手迹。

  借助“4·23”世界读书日和“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月”的春风,闽江师专的诗词比赛报名者180人,经过一个多月的初赛、复赛之后,20名选手4月26日进行决赛。我被邀请担任专家评委。决赛通过必答题、抢答题决出前10名,通过4轮“飞花令”产生了季军3人、亚军2人、冠军1人,冠亚军3人随即进行极具特色的3分钟即兴创作的加赛环节:就最后一轮“飞花令”胜出的诗词句(即“冠军句”),发挥其诗境,立足当下,现场创作传统诗词或新诗1至4句(不能是对原诗词句的翻译,而必须是自己原创的诗句),评委从中评出创新奖0至2个(即创新奖可空缺)。对于初出茅庐的3个学生来说,这样做难度非常大,评委自应适当放宽质量要求。该决赛“飞花令”止时的“冠军句”是唐代李峤七绝《风》中的“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3个学生中有两个在短时间内创作了传统诗句,表达了抒情和求学思亲的内容,两首的完美程度不同,评委从鼓励出发,都评给了创新奖。可贵在于,该校图书馆“一本书·阅读沙龙”指导老师林晓锋女士设置的这个加赛的奖项是了不起的创新。

  中国古典诗词体现了真善美,而真与善是通过美来展现的。人与美的关系有两个层次:一是欣赏美,二是创造美。我国素称诗国,而当前竟然大部分国民不知诗词为何物,更谈不上欣赏了。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扭转了这不正常的现象,让广大国人知道了什么是古典诗词,引导大家去学习和欣赏古典诗词,这是伟大的创举。然而不论是央视还是以后各地举办的诗词比赛,都只接触到欣赏美的问题,惟独闽江师专的诗词比赛进而接触到了“学以致用”、“古为今用”亦即创造美的问题,这是诗词比赛内容上的突破。而由于具体试题来自“飞花令”最后胜出的诗词句,事前连主办单位的主持人和评委都不可能预知它是什么,巧妙地体现了最大的公平,这在赛题的产生方式亦即比赛的形式上也是个突破。

  我认为,这是闽江师专人可贵的创新,值得全国大大小小诗词比赛的举办者借鉴、探讨。

  作者是92岁的诗词巨擘,诗词吟诵艺术家。职称编审。中国作协会员,福建省作协原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