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大家评论

闽派批评新锐五家

发布时间:2017-04-06 12:05:43  来源:福建文艺网  作者:刘小新

  四、滕翠钦:图绘繁复的话语风景

  从读博至今,滕翠钦的学术研究一直围绕着中国当代文论、中国当代文学和文化现象展开。翻开她2009年在上海三联出版的《被忽略的繁复——当下“底层文学”讨论的文化研究》和现今这一本《话语的风景》,我们就能发现一条更为细致的学术线索:文化研究是翠钦考察文论形式和文学文化细节的方法论源泉。从最初的西方舶来品到中国的本土实践,中国式的文化研究承载着人文学术从固化的学术体制和专业主义律条中突围并重新获得介入现实能量的思想任务。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不是简单地复述西方话语的学术复印事件,而是早已深刻地嵌入在当代中国经验的繁复结构之中,因此,任何粗线条的勾勒都无法呈现中国式文化研究的渗透性。翠钦看到了在中国做文化研究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复数的文化研究”不仅指代文化研究的区域与国别的具体性和多元性,也表明文化研究在面向当代文化实践时对现实细节的丰富性及其意义的重层性的高度关注。翠钦的不同选题都指向文化研究的多面性,尽管研究的系统性还有待完善,不过翠钦的努力探索及取得的成果还是可圈可点。

  《被忽略的繁复——当下“底层文学”讨论的文化研究》是翠钦在她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在这本书里,翠钦的论述路径和特色已见雏形。“底层”现象是发展中的中国在特定历史阶段重新出现的社会分层问题,是当代中国复杂问题的一部分,在全面现代化和物质乐观主义盛行之后,为了社会更良性的发展,人们开始用理智的眼光审视和反思发展主义模式。“底层文学”的出现和文论界介入“底层”问题的讨论意味着人文思想界用独特的方式关注新型的社会文化问题。翠钦的讨论聚焦于“底层”进入文学场域后表现出的系列品格。取书名为“被忽略的繁复”,意在强调“底层现象”只是当下复杂社会的现实一种,此外,“繁复”意味应该拒绝用一言以蔽之的观念统摄社会印象,拒绝化约主义思维。《被忽略的繁复》论述框架的繁复一则表现为“底层文学”在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的立体关系:“底层文学”在形式上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现实主义取向或者“纯文学”概念乃至表现主义风格,等等,但不同的形式会对底层表述构成不同的美学成规,必然深刻地影响着文本意义的生产与传达,诸如如何理解“物质”的意义、底层这个“群体”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认知“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内容,都受到美学成规的隐蔽制约。二则强调“底层文学”品质必须在文学史的长河中得到确认,“底层文学”和其他当代思潮中的文学概念不存在绝对的断裂和连续。不同的学术视角勾画出文学现象不同的风景与意义,话语生产必然隐含着某种“意识形态”痕迹。翠钦以“底层话语”生产为讨论中心,在结构网络中辨析了诸种理论要素的内在关系,使它们在新的视角下获得了理论生长点。当然,《被忽略的繁复》有些地方看起来还多少有些青涩,由于学术视野的限制,对于“底层文学”和“底层”某些方面的论述还未能充分展开。此外,该书的语言略显晦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写作意图的更好传达。

  比较而言,《话语的风景》的语言节奏较为舒缓,不再刻意寻找新奇的词汇支撑峰回路转的论述思路。这不代表她放弃了语言的雕琢,而恰恰意味着她已经能够较为从容地在自己的词库中寻找恰当的词汇表情达意。《话语的风景》是对文化研究双重角色的个人化诠释,翠钦的学术兴趣已经从底层话语的文化分析转移到文化研究的自反性(Reflexivity)思考,其特色在于以文化研究的方式检讨文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中隐藏的种种分歧与矛盾。

  首先,作为研究对象的文化研究,这集中体现在“文化研究与意义再生产”部分。这一章对当代文化现象和文本的观察颇为敏锐:时下的文化批评在夸大“80后”怀旧消费主义的一面,可能掩盖了“怀旧”复杂的现代性文化逻辑;《2012》中的危机叙事隐含着“反思现代性”的三种模式,文章的切口虽小,但以小见大的论述方式体现了翠钦较为宽广的学术视野和批评锐气。同样,“‘身体’的理论旅行”借由具体的学术个案审视“文化研究”遭遇的理论沉浮。“‘文化研究’研究范式中的视觉命运”则更为有趣,图像是文化研究钟爱的研究对象,但文化研究的研究方法却取消了视觉的合法性,文章的张力可见一斑。

  其次,作为方法论的文化研究是本书贯穿始终的潜在线索。第一章立足于考察理论的多维展开,目的在于用文化研究的方法论研究文化研究的理论元素,除了挖掘文化研究理论视角的多元性、历史性,其最终的目的在于强调理论自反的重要性。第二章和第四章处理中国当代文学问题,讨论文化研究的两种角色对于阐释文化研究和文学关系的重要性,梳理文学关键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关系以及关系转变背后的意识形态踪迹。《话语的风景》实际上仍在强调理论的繁复,在一系列的理论思辨和文学图景的勾画之后,对文化研究两种角色的繁复辨析构成了本书一道压轴风景。

  文学和文化研究的关系一直是中国当代文论界的争论不休的议题,翠钦有意通过《被忽略的繁复》和《话语的风景》表述她对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文化研究和文学之间的复杂关联不单体现在克服和超越雅俗分界与学科边界带来的论题限制,还表现在文本和理论之间自如的跳转。文本细读和理论阐释的搭配使得文章论述富有节奏,个案将在学术线索中获取更充分的说明,理论的在场感也因为个案的加入更加充分。在学术现象的起承转合中考掘社会意识形态的隐蔽痕迹,从对立的学术观点背后寻找各自的理论优势和短处,翠钦文章的论述层次颇为丰富,意图表述出属于她自己的对当代人文知识状况复杂性的理解。此外,翠钦习惯于寻找论述的爆破点,并喜欢为那些相互关联的论述要点安排一个相对清晰的框架。成熟的学术表达不可能一蹴而就,“慢炖”是学术成长过程的形象表达,我希望她把优点保持下去,在未来的学术历程中,这些长处能够变成她的学术风格。尽管翠钦从事学术研究的时间不算长,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她不同时期的文章中看到她的进步,并期待她佳作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