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大家评论

闽派批评新锐五家

发布时间:2017-04-06 12:05:43  来源:福建文艺网  作者:刘小新

  三、陈舒劼:勘探意义的旋涡

  如果以入读博士作为专业研究的起始,那么陈舒劼的学术履历恰好满十年。这十年里,舒劼的专业研究兴趣始终没有脱离中国当代文学的范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价值认同叙述更是其关注的核心和焦点。这本《意义的旋涡》,就是他新近研究成果的一个集结。当然,这本书中某些思考的源头,可以追踪到他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从舒劼的博士论文开始,他的三本书反映了他求学和研究的基本旨趣、思路和方法,我的评介也围绕着它们展开。

  出版于2009年的《价值的焦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叙述》是舒劼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补充而成。这本书的研究包含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当代知识分子的小说叙述和当代小说叙述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九十年代以来中国语境中的知识分子深陷于时代转型的价值困惑之中,他们的矛盾感已经越出了“阶级性”、“批判性”等具体问题的范围,超出了二元对立的结构,显得更为复杂多元。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叙述为例,知识分子在话语体系、价值观念和实践方式上的冲撞与纠缠几乎无法避免。这本书的研究,正是在此背景下对文学中知识分子在各文化场域的观念与实践进行具体考察,聚焦于历史转型期叙事领域知识分子的价值焦虑,几个观察的角度分别是革命、信仰、情爱、道德等。这种结构方式显然受到了所谓的关键词式研究和知识分子研究范式的启发,但是在这本书中,舒劼介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方式已经显现出它的旨趣、轮廓和特点。简要地说,舒劼习惯将文本的意识形态细读与所涉主题的思想史及文化史研究相结合,发掘出研究对象的文本意识形态的丰富性与矛盾性,进而实现对偏离人文价值立场的文学叙述的剖析与批判。就这部书稿本身而言,它的不足在于框架本身不能表现出各章节内在的紧密的逻辑联系。另外,对文本意识形态的批判性分析,不仅仅需要语艺学技术的娴熟运用,还有赖于理论资源的丰富性。在这个意义上,《价值的焦虑》还存在进一步拓展的思想空间。

  四年之后,《认同生产及其矛盾:近二十年来的文学叙述与文化现象》在文本审美细读和意识形态分析的基础上,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价值认同叙述研究,延伸到了价值观念文学表述的分歧、冲突、融汇、转化等生产环节,围绕着文学叙述中的认同问题,这部书聚焦于当代文学与文化叙述中的认同生产及其矛盾,探讨当代文学与文化的认同叙述背后所隐藏的知识谱系、关系转换与价值生产。该书从五个维度剖析了当下的文学叙述和文化现象,较为深入地讨论了当代文学的认同重构及其犹疑、当代文学认同叙述中的自我冲突、当代文学认同叙述的价值歧途、当代文化表征中的认同消费与符号游戏、网络空间与产业视角下的认同建构与意义生产等问题。自文化研究兴起以来,文学中的认同问题在当代文学与理论中的讨论日益升温,有其不可替代的当下价值。认同作为一个跨学科的视角,以其所携带的强烈的问题意识,涉及到了文学或文化叙事中的种族、阶层、性别、群落等诸多方面,往往与文化权力的展现与再生产紧密相关。这部书所试图形成的对当代文学认同问题的深化讨论,有益于清理掩藏于当代文学叙述中的价值问题,揭橥美学形式背后特定价值观念的隐蔽性生产。这部书稿既注意到理论本身的路径深入,也给予文本的理论阐释以充分的重视。在文本细读基础上的理论介入,成为这部书稿的主体论述风格。将《认同生产及其矛盾》与《价值的焦虑》相比较,不难看出其中的联系与变化。价值认同“何以如此产生”,是后一部书稿思考的重点,在方法上受到文化研究的启发,力图达成文本分析与社会批评的有效接合。《认同生产及其矛盾》所选择切入的文化现象和具体文本,往往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或历史重量。追问特定价值观念的美学表述和形构过程,分析认同生产的脉络与机理,藉此揭示出当代文学价值重构过程中存在的诸种问题和内在矛盾,是这部书稿的主要意图之所在,显示出作者开阔的理论视野、细腻的语艺分析能力与沉稳的批评个性。

  闽台文学及其关系研究,是这本《意义的漩涡:当代文学认同叙述研究》中新出现的研究对象。实际上,舒劼在近年的工作中已经涉及到了闽台文学、文化产业等领域,这多少是地方社科院研究工作的特性所在。《意义的漩涡》中专辟一章“认同的想象与再认:闽台与海外的文学认同叙述”来讨论闽台文学关系中的认同想象与认同生产,并非仅是将原有的研究路径导入新的研究对象,更多的是对闽台关系及其文学认同表述复杂性的把握尝试。区域文化认同与闽台文学关系研究,复杂而又重要。第一,文化认同视野中的闽台文学,是两岸文学关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闽台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在当代的重构,是闽台文化认同的不可或缺的基石。第二,区域文化认同与闽台文学关系研究,有助于推动文化与文学关系研究的整合性框架的建设。第三,闽台区域文化认同是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部分,通过对闽台文学中情感认同、美学认同、价值认同、身份认同等研究,有益于巩固两岸和平发展的基础,对闽台共同的繁荣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四,区域文化认同与闽台文学关系研究,强调了以文学叙述为代表的闽台文化认同再生产的重要性,历史传统影响着当代文化的表现形式与价值取向,而当代文化实践则隐秘地选择并改造既有的文化传统,必须重视文学叙述在两岸文化认同的巩固、深化与融合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章的构成包括了思潮、现象、文本多种层次,其中的部分内容如《重层、分歧、犹疑与再认:新世纪以来小说中的闽台区域文化认同建构》,可以看作是对闽台认同生产机制深度揭示的某种尝试。由于历史的多次断裂以及“冷战—后冷战”的结构性处境,当代台湾文学中的认同问题更显复杂,价值焦虑也更显深刻,舒劼尝试把视野从大陆延伸到台湾,并引入区域文化的研究方法,勾连闽台、两岸乃至海外,进一步拓展了当代中国文学认同叙述研究的空间。

  当代中国处在远未完成的历史大转型过程之中,认同叙述中的犹疑、忧郁、矛盾乃至分歧与冲突在所难免。同时,复杂的中国经验也为文学与思想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当代文学的价值叙事与认同生产已经深刻地嵌入这个复杂的经验结构之中,深刻地嵌入我们时代的感知分配和重组的美学体制之中,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复杂经验的一部分,这或许是舒劼所说的“意义的漩涡”之意义。可以说,价值认同之于中国当代文学始终是个富有学术生命力和无限思想潜力的大课题,也还有许多值得细化和深入的问题可以探讨。《意义的漩涡:当代文学认同叙述研究》可以看成是研究再出发的跳板,也希望舒劼能在他的专业研究道路上不断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