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湾边对岸话联洲

发布时间:2018-12-24 10:38:11  来源:福州晚报

  湾边地处闽江支流乌龙江分流的五通港北岸,旧属福州南台岛,今属仓山区建新镇的湾边村。村之西南角有渡口曰湾边码头,有民谚曰“江口码头直透湾边渡”。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这里每天船渡、轮渡往返于南屿镇、南通镇及永泰县的塘前乡等。那时极目可见江上船帆点点,侧耳可闻汽笛声声。1958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地下航线》的第一个镜头取景即是湾边码头。昔时福州人对南屿方位的概念,是“湾边码头对面南屿街”。清末民初,南屿街享有“福州小中亭”之美誉。

  一

  湾边码头正对岸是隔江对峙的南屿联洲。何谓联洲?此地单属六十份行政村的就有长份洲、龙船洲、贴份洲、竃份洲、厝边洲、前门洲、后门洲、光并洲、过江洲;属柳浪村的有上洲、中洲、下洲;属冠洲村的也有几个小洲。因诸多小洲连接成片,并无分割,故名联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冠洲村民因该村常与晓岐村、六十份村的人争夺洲地而屡发生口角,甚至动武械斗,绝不往来,故不同意将该村划归南屿区管辖,终归建新区,而成为福州郊区村落。有顺口溜称,“地理位置在南屿,行政划区归福州”。这是邑人对冠洲辖属的写照。

  联洲地名始于1943年,是年民国三十二年,国民政府撤区并乡,南屿分为南屿乡和滨江乡。那时联洲以“联洲保”面世,属滨江区管辖(内辖六十份保、柳浪保、冠洲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直至1958年撤区并社,联洲(内辖六十份村、柳浪村)皆属南屿公社。1984年撤销公社设乡镇,镇下设村,分为柳浪村和六十份村。

  二

  六十份村在南屿镇东北端,西与仓山区建新镇冠洲村毗连,北与湾边隔水相望,南与江口村隔江相邻,东与南通镇新岐村隔江相见。六十份既是行政村名,也是地名,村无其他自然村,人口1260人,主姓曾。因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资源,故村民以发展农业、渔业为主,同时辅以纺织业。

  六十份原名“陆续凤”,在1956年推行汉字简化时,简写为六十份。

  据《陆续凤曾氏族谱》载:“这块地,大部分是泥沙冲积而成的,由于地势好,江水日夜川流不息从闽江上游带下来的泥沙淤积,土地逐年向东南延伸,先祖借其伸长含意,故取名‘陆续凤’。‘陆’是代表陆地,‘续’是陆地不断地向东南继续延伸。从高处展望,整个地形像一只凤凰鸟,故只取‘凤’字,以‘陆’‘续’‘凤’三字合并起来作地名。”

  曾氏,于明末清初(约1643)由漳浦县迁入南屿,距今300余年。这块土地人杰地灵,后昆历代勤劳智慧,奋发向上,人才辈出。

  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涌现出一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企业家等优秀人才。这得归功于当年村干部抱着就是砸破了铁锅也要办学育才的理念,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因村财不足而停办的陆续凤小学续办起来,曰“六十份小学”。学校和教师纯属民办性质的,没有一个公立教师。校长金卫农是外村聘来的,深谙教育,教学严谨,团结教师,爱护学生,每年成绩都名列前茅。上世纪60年代是我省民办小学的红旗校。学校师生大多擅长书画。

  三

  柳浪原名流浪,早年这里是清水和沙滩。涨潮时,江水泛浪漾波;落潮时,沙滩上白鹭和小鸟在觅食、嬉戏,后来成了洲地。黄氏先祖肇迁于斯,村民曾自嘲一句福州话歇后语“水流鸡母宿(巢)——流蛋(流浪)”。黄氏后昆为了防崩,不让洲地流失,在洲之四周遍插柳枝。数年后成了风吹柳枝泛碧绿的柳浪。“流浪柳浪都是浪,流浪不及柳浪美”。故黄氏和官府遂以柳浪为地名和村名。

  据传明朝中叶,柳浪人“插柳过河林家地界,官府责令纳粮水西林”。

  那是因为水西林氏的一些人在柳浪地域外,花钱购河道圈殖金蚶(蚬子)以作菜肴食用。柳浪人插柳越出自己地界,插到了林氏河道里。林氏状告侯官县衙,知县不敢得罪水西林氏立马作判柳浪纳粮水西林。没过一个月,为官清廉、情怀社稷的林春泽从贵州程番回家省亲知道此事后,责问村人:“你们借我当官,仗势欺人,让人三尺又何妨?得饶人处且饶人。”说罢,他连忙坐轿前往福州侯官县衙,说明自己来意,要知县取消柳浪纳粮水西林的责令。知县听了林春泽的话后就此作罢。

  柳浪村位于南屿东面,下辖上洲、中洲、下洲3个自然村,村委会设上洲。东至六十份村,西至元峰村,南至江口村,北至晓岐村,人口2300人,主姓黄。村民经济以农业为主,以及外出打工。除发展双季稻外,还种植番薯、花生、甘蔗、西瓜、籽瓜等作物。

  上洲位于该村村头,人口约1000人。黄姓为主,系全村最众一族,其中尚有杨、林两姓夹居。

  中洲位于该村中南部,人口约400人。陈姓为主,明崇祯年间(1628—1644)由龙海赤岭,迁居柳浪。

  下洲位于该村南部,人口约900人,主姓卢,明末清初(约1640)由漳浦(一说尤溪小墨场)迁居柳浪。

  该村特产西瓜和籽瓜,两种瓜都是夏天解渴水果。籽瓜除了肉多味淡外,其籽儿洗净后晒干,可加工成瓜子。每当瓜熟时,小孩常捧着半个籽瓜,挑净籽儿后,用勺子刮着果肉来吃。有的小孩还把吃剩的果皮当帽子戴。昔有顺口溜赞曰:“湾边对岸柳浪洲,西瓜籽瓜最畅销。”该村的西瓜因生长于泥沙淤积之地,故瓜味尤甜,瓜肉特脆,咬之有沙沙之声,尤受城里人青睐。

  六十份和柳浪两个村的妇女都有“自强不息,不甘落在男人之后”的气概。有民谚点赞她们:“柳浪六十份真励志,买卖尼龙帐做生意,六月酷暑天大热,街巷叫卖声叠迭。”她们买卖尼龙帐,赚钱补贴家用,勤俭持家。(柳振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