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陈侃册封之旅(四)

发布时间:2018-11-20 15:08:34  来源:福州晚报

陈侃册封之旅(四)

鼓山摩崖石刻

  第四次却金

  琉球王给陈侃的第四次赠金地点是在北京。琉球王因陈侃、高澄谢绝他的赠金,于是就让前来谢封的手下带着黄金和奏折,在谢恩时,顺便求皇帝下旨让陈侃等人收下黄金。

  奏折写道:“琉球国中山王尚清谨奏:为谢劳事……”“今有差来使臣二员——正使吏科左给事中陈侃、副使行人司行人高澄冒五月之炎暑,冲万里之波涛;艰险惊惶,莫劳于此。臣等小国荒野,无以为礼;薄具黄金四十两,奉将谢意……”“二使惧圣明在上,坚不敢受。微臣情不能尽,无以自安;令陪臣顺赍贡奉,伏乞天语叮咛,赐彼二使……”

  于是,皇帝就命令陈侃、高澄收下黄金。“奉圣旨:‘览奏谢,足见敬慎。金着陈侃等收了。礼部知道。’”

  虽然嘉靖皇帝下令收下黄金,但陈侃还是推辞。陈侃也给皇帝写了奏折:“但奉使奔走,乃臣等职分之常;自揣无功,曷敢受兼金之惠!伏乞皇上将此金收储内帑或命彼带回,庶遂臣等之初心……”陈侃提出或把赠金上交国库,或让琉球人带回去。后来,陈侃得到的回复是:“已有旨了,不准辞。”

  后来,这套“赠金—却金—谢封并带来赠金求皇帝下令册封使节收下”的模式一直延续下去。至于册封使节有没有得到赠金,则要看皇帝的心情了。

  陈侃、高澄等人经过风浪的颠簸,对册封之路有了深刻的认识。为此,他们给后任的册封使节留下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建议——

  造船方面,他们建议以后出使海外,官员不用多派,要挑选有管理能力、品德优秀的人,委派他们负责造船。船造好了,命令他们一同前往。只有这样,他们在监督造船的时候,才会严把船舶质量关。

  招募船员方面,他们说这次去琉球,几个关键的人物都是漳州人,建议以后前往琉球册封时,首先要招收漳州人。漳州人“以海为生,童而习之,至老不休;风涛之惊,见惯浑闲事耳”。此外,福清、长乐、平潭、定海等地的人也可以适当招收。

  建安与琉球的距离

  陈侃归来后,根据路上所见所闻,对过去书籍中不正确的记载,在《使琉球录·群书质异》中提出了质疑。

  其中,他提到了我省的建安郡(今建瓯)跟琉球之间的距离问题。《蠃虫录》记载:“琉球,当建安之东,水行五百里。”陈侃认为建安属建宁管辖,在福州西北,封舟从福州梅花起航,顺风要走七天七夜,以水路计算有上万里的距离。假如建安到琉球“水行五百里”,离琉球不是很近吗?问题是要从哪里出海?当然,陈侃说福州到琉球有上万里水路也是不对的。但此后的册封使也都沿用他的这个距离,直到清代徐葆光的《中山传信录》才提出一个新的距离,“今琉球虽隔大海,新测晷景,与福州东西相值仅一千七百里”。

  鼓山可望琉球?

  “闽中士夫常曰:‘霁日登鼓山,可望琉球。’”“《集事渊海》也说:‘琉球,与泉州之岛曰澎湖者,烟火相望。’”古代福州人都说站在鼓山能看到琉球。陈侃不同意这个说法。

  在《使琉球录·群书质异》里,他质疑道:“按地之相去,近则可望、远则视之而弗见也。琉球去澎湖不下数千里,山川出云、蜃气作雾,则光景且伏矣;烟火可得而相望乎?”所以,他对澎湖能看到琉球烟火的说法持怀疑的态度。而在鼓山顶上看到的琉球,他认为那是小琉球,不是琉球。当然,后任的使节也有人不同意他的观点。

  陈侃与鼓山

  根据鼓山摩崖石刻记载,陈侃在福州期间,至少两次上过鼓山。在鼓山喝水岩石门入口处,目前还留有“方涯题记”石刻一段,其中有陈侃登临鼓山的相关记载。

  清代黄任的《鼓山志》也记载了陈侃第一次游鼓山的题记石刻:“嘉靖癸巳季夏,左给事中陈侃、按察使胡岳、左参政黄宗明、副使陆铨同游鼓山寺。至灵源洞,见泉石奇异,为之开觞□,遂登鼓山绝顶。宗明书。”可是,这块题记石刻目前在哪里,笔者尚未找到。

  陈侃和高澄的《使琉球录》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后任册封使节在此后的册封过程中,基本上都参考陈、高的规格和模式进行。(完)

  (陈守强 林文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