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平山阁如何成为宋朝末帝行宫

发布时间:2018-11-19 11:29:33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林镇冠 林华熙

  林浦,福州市仓山南台岛东北隅的一座小村庄。风景秀丽又透着浓浓古韵气息的这个小村庄紧靠闽江,虽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古老的小村落,但村子里却有着一座宋朝的皇帝行宫。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历史背景

  唐朝之后,国家分裂有“五代”“十国”王朝。五代时期,后周世宗柴荣的高级将领赵匡胤久掌兵权,位高权重。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柴荣死,年仅37岁。7岁的皇子柴宗训由寡妇符太后拥抱登记继位。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发生陈桥兵变(今河南桂丘县陈桥镇),赵匡胤黄袍加身,逼迫小皇帝让位,即建立宋朝。

  南北宋一共传十八代,历十八帝,共319年。北宋167年(960—1127年),南宋152年(1127—1279年)。

  在此间北方游牧民族兴起,同时建立辽、金两个王国。辽国是契丹族,金国是女真族。辽国是耶律阿保金为帝,在宁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建立辽国,经历211年。金国是完颜阿骨打为帝,在圣京(今沈阳)建立金国,经历117年。

  蒙古部落兴起,以铁木真(成吉思汗)为头领,吞并多个部落,极力扩大势力范围,年年征战。以忽必烈为首领开始北方混战,田园荒芜,生灵涂炭。金灭了辽,忽必烈又灭了金。

  二、北宋兴衰

  北宋初年,国势蒸蒸日上,皇帝雄才大略,帐下人才济济,文臣博学多才、深谋远虑,武臣跃马扬威、决胜疆场。到第三代宋真宗赵恒继位,景德元年闰九月(1004年),北方契丹人辽国萧太后率兵20万大军南侵中原,宋真宗怯战恐惧,签订了和约,出现了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澶渊之盟”之后120多年边境干戈宁息,百姓安居乐业。

  到北宋末年,靖康二年(1127年),金国兴兵南侵中原,围城汴京,首都乱作一团。守城兵士斗志低落,朝廷腐败,奸臣当道,忠臣遭害,兵权分制,无力抵抗金兵。崇拜道家的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走投无路,居然祈求神棍郭京“六甲神兵”来保护京城,真是荒谬至极,结果城仍被破。徽宗、钦宗附带文武大臣、数千后宫女眷尽被金人掳走,受尽百般屈辱,这便是史称“靖康之变”的民族大耻,就此北宋亡。

  三、南宋动荡

  宋徽宗皇子康王赵构逃离汴京流荡中原,逃亡到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建立南宋政权,改元建炎,为高宗,这就是南宋第一个皇帝。金人得知赵构重建宋朝廷,又开始新一轮南侵。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秋,金人分兵攻宋,高宗惟恐重蹈靖康之变,十月将朝廷南迁。宋高宗赵构于绍兴八年(1138年)正式迁都杭州,并改称“临安”。到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十二月,蒙古派人来商议宋蒙合作夹击金朝。金人得知宋蒙联合协议,也派人来争取南宋合作,理宗拒绝。端平元年(1234年)蔡州城破,金国灭亡。

  南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年),蒙古忽必烈称帝,国号为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其野心膨胀,继续挥军南下,兵攻襄阳,五年多城破,宋兵投降,长江以北大片土地被元兵占领。

  宋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追兵到扬州,苦守孤城的南宋大将军李庭芝拒绝元兵劝降,至死保节尽忠。扬州城被内奸朱焕出卖献城投降。元兵乘势强渡长江,逼近南宋京城临安,文天祥主张入闽广再图匡复,而陈宜中力赞议和的意见得到谢太后的同意。南宋朝廷求和不成,最后,1276年正月十八,由太皇太后谢道清抱着5岁的小皇帝恭帝赵显出城,奉上国玺和降表向元军投降,谢太后与恭帝被俘。至此,事实上南宋已经灭亡了。

  在元兵进入临安之前,谢太后封恭帝同父异母的两个兄弟,9岁的赵昰为益王,任福州福建安抚大使,6岁的赵昺为广王,任泉州东南外宗正。赵昰、赵昺及其母亲杨淑妃,由国舅杨亮节和大臣护卫二王逃出临安城。到永嘉(今温州)时,南宋残余势力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拥戴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赵昺为副元帅,准备组织诸路兵马拯救危亡中的宗室王朝。

  四、流亡朝廷

  因福州是益王赵昰的领地,满足流亡王朝以偏安为本的需求,且南宋抗元忠臣“兴化军”首领陈文龙也在闽地家乡莆田,于是,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四月,图复辟的贵族大臣们纷纷簇拥皇室二王赵昰和赵昺,率一路船队17万人马,经永嘉浩浩荡荡朝闽地进发。杨淑妃同护卫大臣们途中策划入闽江口后的去处,首选丞相陈宜中陈氏同宗家乡琅岐,听说那里百姓反对声激烈,责骂陈宜中胆小、主事不力,遂改变意向;欲奔福州城内,又担心闽府衙官员不可靠(史实证明,闽府衙官员的确靠不住,1276年十月间,闽府尹王刚中开城向元军投降,这是后事了)。一行人一路犹豫难决。当船队经五虎礁进入闽江口,驶进福州林浦地段闽江时,这里江面开阔,江边绿树成荫,江对岸有一脉青山(鼓山),江边有村落,尽显一派依山傍水耕种、打渔的自然、和谐的村居生活。护卫大臣们命船只暂停靠岸,庞大船队一字鱼跃式排列,从绍岐码头直至潘垱下洲约3公里长,黑压压一片,热闹翻腾,顿时江浪湖涌起伏,船队上挂着宋字黄龙大旗在江风呼啸中飘扬,身着盔甲将士站立船头,呈现威严神态。张世杰、陆秀夫、陈宜中等文武大臣见此处江边小山岗有座似宫殿式的楼宇,颇显皇家气派,其周边绿荫茂盛,显有灵气。先遣队考察发现是唐朝遗留的古书院,横梁图案为“凤呈吉祥”,是希望征兆。大臣们似乎觅到慰藉,恰好满足当时收复失地的心理欲望,且此处地理位置好,位处江边便于出行,离闽府城内仅约五公里,于是决定登岸“驻跸于此”。护卫大臣们指挥兵士立即铲平林浦平山这小山岗(村民俗称后山顶)安营扎寨,平整山头、树木、荆丛,砌石基,建起皇帝行宫(即平山阁,后更名为泰山宫)、架起军营(上世纪五十年代仍遗留宋末军营营房层层石基)。

  在张世杰、陆秀夫、陈宜中等大臣拥立赵昰为端宗,五月初一,在福州鼓楼大都府垂拱殿登基,改元为景炎,册封杨淑妃为太后,垂帘听政,晋封赵昺为卫王。因迫于当时元军紧追形势,宋军兵马船只均在临江的林浦村,为方便出行,在登基之后,赵昰、赵昺与杨淑妃遂入住行宫。时任丞相陈宜中手书“平山福地”匾额悬挂行宫大门上。于是,平山阁就成为了宋末皇帝流亡时期的行宫。行宫面北而建,江岸边筑有壁垒、水师操练台(文天祥曾在此指挥水师操练);宫前江波汹涌,洲渚绵延,河浦交错,柳竹成丛,渔舟泛行,一派江南水乡景象;行宫内杨淑妃和二王的起居室以及护卫大臣们的议政厅。这个流亡小朝廷在福州建立起来,还算是粗具规模。林浦平山阁遂成抗元大本营、抗元圣地。

  五月十六,从镇江元军营中突围的文天祥,经永嘉(今温州)感到这里抗元圣地,端宗授予他右丞相兼知枢密院事,都督各路兵马。元兵追杀从闽北而来占领邵武、建宁。宋军仍加紧练兵筹备粮草、兵器与船只,继续抗元,试图收复失地。十月,元军分水陆围攻福州,福建制置使王积翁策使闽府尹王刚中开城投降。尽管文天祥、张世杰等人奋力抵抗,但是南宋朝廷路穷途尽,已无回天之力了。

  五、后续:宋末悲歌

  南宋末帝仅在林浦平山阁半年,形势不利久留,陈宜中、张世杰等人急备海船,由大将军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护卫幼主端宗皇帝赵昰及杨太后、卫王赵昺登船出海。因一路东逃西躲疲于奔命,路途颠簸,真是惊魂落魄。可怜的幼主小皇帝惊恐万般暴病死在逃亡的途中,年仅11岁。之后(1278年)大臣们又拥立8岁的卫王赵昺为皇帝,改年号为祥兴,杨太后同帝听政。文天祥仍一路抗元,最后在广东被元兵俘押去大都。陆秀夫等人在元兵步步为营紧逼之下,逃至广东外海崖山处(今广东新会)时,元兵分两路围攻,趁海潮落时,元兵顺势进攻,宋军招架不住,求生无望。左丞相陆秀夫对幼主赵昺说:“国事尽头,陛下当为国捐躯。”遂即背起8岁的赵昺跳海自尽,杨太后及一行随从也赴海而亡。刹那间,宋兵被元军屠杀,浮尸浩瀚海浪中(据记载,宋朝在此次战役中损失10万人),呈现出南宋臣民坚持抗元的最后悲歌。宋赵王朝彻底灭亡了,宋王朝历经319年就此结束了。

  作者:林氏后裔第三十五世林镇冠(福州市仓山区林浦尚书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第三十六世林华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