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李参:郑和舟师中的虎将

发布时间:2018-09-18 16:30:16  来源:福州晚报

  长乐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长乐是郑和的第二故乡,李参是长乐的郑和。”李参(1387—1436),福州长乐人,字求我,号应宿,是郑和舟师中的一员虎将。

  身世渊源

  据传,李参出身于“白衣宰相”之家。其曾祖父李彰是南宋理学大师李侗的后裔。李彰精通五经,兼长诗词。因他身处元朝,故隐居不仕,以四处开馆教书授业,于元顺帝至正元年至明太祖洪武元年(1341—1368),携带妻女避乱,讲学于福州府的闽清、永泰和闽侯赤屿乡。李彰后迁闽县至德里断屿(今首占镇黄李村)。

  李彰膝下无子,只有3个女儿,后以小女李三娘与黄佑采结成连理,生下3个儿子,长子早卒,次子济才承父姓黄,三子储才承母姓李,以继承李家香火。从此,黄李村的李、黄两姓皆有子支,并世代联族合谱,和睦相处,繁衍不息。因此,该村史有“黄公李婆”的佳话流传至今,而李参也有黄参之谓。

  李彰对曾孙李参特别关爱。他因势利导,一方面以《四书五经》教授李参,另一方面传授他《六韬三略》《秘本李家枪法》,让其成长为文武双全的谋略家,为其以后追随郑和下西洋建立不朽功勋打下了基础。

  明建文元年(1399)三月,在李彰的主婚下,12岁的李参与下朱村朱省元家的千金成亲。贤惠的朱氏,与李参相敬如宾。

  明建文四年(1402)四月十二日,李参的儿子李金出世,李家又恢复四世同堂的格局,其祖父为黄佑采,父亲为李储才。

  五下西洋

  李参曾跟随郑和五次下西洋,把毕生精力与智勇献给了我国的远洋航海事业。他踏上30余国土地,为完成舟师“清宁海道”“宣德化而柔远人”的和平外交与互惠贸易的伟大使命,累立战功。

  明永乐七年(1409),郑和舟师第三次出洋前驻泊于长乐太平港,并在周边乡村招募兵员。时年22岁的李参,立志报国,毅然投笔从戎,辞别妻小,应征入伍。不久,他得到郑和的赏识,成为其亲随。

  郑和率舟师到锡兰山国时,锡兰山国国王亚烈苦奈儿,态度恶劣,顽固不敬,想灭了郑和船队。郑和觉察后,离开锡兰山国。回程时,郑和再次访问锡兰山国,亚烈苦奈儿诱骗郑和到国中,发兵围攻郑和船队。郑和趁敌方倾巢而出,国中空虚,带领2000多名官兵,出其不意,突袭王城,破城而入,生擒亚烈苦奈儿,并带回中国。这次战役,据说是李参建议郑和“围魏救赵”,并且是由他带领军队攻下敌人的空虚王城。

  明永乐九年(1411)夏,郑和舟师回到中国,李参首立功勋,荣封忠武校尉之职。

  明永乐十一年(1413)冬,李参再度随舟师第四次出使西洋。明永乐十三年(1415)归,也得厚赏。

  明永乐十五年至明永乐十七年(1417—1419),郑和舟师第五次出使西洋各国“宣德化而柔远人”。李参第三次随舟师出使。

  明永乐十九年(1421)二月至明永乐二十年(1422)八月,郑和第六次下西洋,李参护送霍尔木兹、科泽科德、亚丁、马尔代夫、摩加迪沙、布腊瓦等十国使团回国。归程后,明成祖朱棣升授李参为游击定远将军、总管府中军,并封其父李储才为定远将军、中议大夫。

  明宣德六年至宣德八年(1431—1433),李参最后一次随郑和第七次出使西洋。归途中,郑和病逝于古里。

  悲妻而逝

  李参在追随郑和五下西洋舟师返航中,每次都乞假返乡省亲。李参是出了名的孝子,每每从家乡传来先辈过世的噩耗,他总要乞假返乡,失声痛哭,守制左右。

  明宣德十年(1435)三月十日,李参的贤妻朱氏不幸辞世。爱妻的撒手人寰,李参精神受到重创,很快,他也重病缠身,回到闽县至德里唐屿村养病。

  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十月初十日,药石无效,李参在唐屿家中逝世,享寿49岁。

  (赖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