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悠悠洪塘古韵长

发布时间:2018-07-16 16:31:04  来源:福州晚报

  洪塘风光秀美,名胜古迹甚多,主要有金山寺、妙峰寺、独山真人庙、燕山祖殿、石仓园、翁正春故居、状元府、瓦埕塔、张经祠堂、西坛忠烈祠、洪山寺等。

悠悠洪塘古韵长

翁正春出仕后,荣归故里时起盖的状元府。

  石仓园

  石仓园在洪塘山麓,为明末进士、著名诗人曹学佺所建。石仓园占地20多亩,依山而筑,据说有万石之多,故名石仓园。其中有一块硕大的寿山田黄石为镇园之宝。

  清《榕城考古略》是这样描述的:“(石仓园)明曹学佺别业,有浮山堂、石桥、临赋阁、春草亭、语江亭、长至台、石君听泉阁、光堂、高阁、淼轩、梅花馆、林亭、涧室、荔枝阁、碧泉庵、竹醉亭、琴书社、南池诸胜。绿沼翠岩,奇花异草,与四库图书照耀烟波之上。近易数主,诸迹皆芜没。”可以想象,古时的石仓园亭台楼阁,翠岩奇石,梅影横斜,竹叶临风,琴声幽幽,涧水淙淙,是何等雅致!当时福州达官贵族,均以一睹“石仓园”为快事。曹学佺对石仓园内诸景一一为诗,皆艳丽脱俗。据林其蓉《闽江金山志》记载,曹学佺曾在石仓屋契上写“天下江山当与天下人共之”。

  民国时,石仓园属刘氏所有,设为牧畜场。沧海桑田,石仓园几度易主,早已不存,唯留遗址,任人凭吊。今福建农林大学教学主楼前的大鱼池,便是昔日石仓园中的南池一景。

  状元府

  翁正春故居位于洪塘街北侧山坡上,建于明代,占地面积1127平方米,全木结构,悬山屋顶,四周砖墙。屋前有台阶,门埕条石铺地。故居前临街有两座房屋与山上的房屋组成梯层建筑群,为其后代重修或重建。

  “状元府”坐落在洪塘街6号,是翁正春出仕后荣归故里时起盖的府第。状元府坐北朝南,东西宽50米,南北深70米,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三落大厝并排,前后三进。1622年,翁正春辞官归里,不久卒于故里。“状元府”历经沧桑,几度易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为福州城内萧家所有,一部分租给酒厂,一部分租给居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租给建新供销社作为仓库、办公室、门市部。上世纪60年代,萧家把“状元府”房产卖给建新供销社,此后进行过五六次修缮。

  距离洪塘街不远的瓦埕村,旧时有一座“瓦埕塔”,雄伟壮观。相传过去塔门点灯,灯光能射到螺洲陈氏宗祠(宣统帝师陈宝琛祠堂)。中秋点灯的时候,陈氏宗祠的灯光也会射到瓦埕塔。

  塔下有云程书院,过去洪塘名人儒士多在书院读书。瓦埕塔毁于上世纪60年代末,据说塔石被运去围垦沙洲。

  张经祠堂

  在洪塘馆后村路边,建有抗倭名将张经祠堂。

  张经,号半洲,明正德十二年(1517)中进士。明初,倭寇不断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嘉靖三十三年(1554),朝廷命张经任总督大臣,总督江南、江北、浙江、山东、福建、湖广诸军,防御倭寇。嘉靖三十四年(1555),张经指挥各路兵力会战于嘉兴王江泾,倭寇被斩首1900余人,烧死、溺死不计其数。史书记载,自有倭患以来,此为“战功第一”。因奸臣严嵩等人谗言,嘉靖皇帝判张经死罪,嘉靖三十四年(1555)十月,张经被斩首于北京,时年64岁。

  一代抗倭名将含冤而死。家乡人民为纪念他,将他的居住地更名为“半洲村”,并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建造张经祠堂,清嘉庆元年(1796)重建。祠堂为土木结构,由大厅、回廊、文昌阁、天井等部分组成,占地592平方米。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五间,穿斗式加松梁式木构架,硬山顶。祠堂内原来供张经塑像,两旁楹联曰:“文武无双经略,东南第一战功。”大厅后建有文昌阁,土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木结构,硬山顶。张经祠堂现已改为“老人之家”。

  西坛忠烈祠

  在张经祠堂旁边,是西坛忠烈祠。祠堂正门上方竖匾书“古迹西坛忠烈祠”,为海军名将萨镇冰所题。匾上有联曰:“满腔热血化春雨,一片丹心仰大贤。”朱红的大门边,有黑色花岗岩门联:“忠烈功垂唐室,英贤威镇西坛。”祠堂依山而筑,步步登高。入祠有大戏台,两边酒楼。戏台前有一拜台亭。拜台亭之后连接红墙正殿,殿前有廊,左钟右鼓,廊前有一碑刻,碑顶题“唐代伟业千秋”。

  碑文记述唐代南阳人张巡,开元年间进士,在天宝年间安禄山造反时,他起兵讨贼,后带兵到睢阳。睢阳是唐王朝江淮庸调的通道,安禄山必欲攻占,以切断唐王朝的命脉。张巡与太守许远、将军南霁云、裨将雷万春等坚守睢阳英勇抗敌,后因粮尽睢阳失守。张巡被俘,大骂反贼,咬碎钢牙。张、许、南、雷壮烈牺牲,浩气长存。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有“为张睢阳齿”句,咏叹他咬牙切齿与敌奋战和慷慨就义的英勇气概。

  西坛忠烈祠正殿门联曰:“妙麓钟灵为国尽忠仰望功高德厚,旗鼓挺秀神威显赫恩重社稷山河。”殿中祀张、许、南、雷四大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民曾对忠烈祠进行重修。

  洪山寺位于洪塘郭厝里村。上世纪初,洪山寺因城市建设被拆除,现留有寺旁的一株古榕树,面对滔滔江水。

  洪塘人杰地灵,文运昌盛,孕育了不少豪儒名士,文官武将,尤以明朝一代最让人惊叹。明代的省考京考每科不断洪塘,有“科科不断洪”之誉。在明代短短的200多年历史中,洪塘就涌现了“一状元、三尚书,五十七举人进士”,被后人尊称为“五百年人文气韵凝结”。洪塘瓦埕“云程林”于宋、明两代共出进士7名,林玭三兄弟及子孙“三代五进士”传为美谈。从唐元和十四年(819)陈去疾中进士,至清光绪十二年(1886)曾福濂名列进士榜,古洪塘共出29名进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