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陈庆:护国佑民,威震四方

发布时间:2018-06-20 15:45:29  来源:福州晚报

陈庆:护国佑民,威震四方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位于罗源县西北部,坐落在中房镇乾溪村附近的山腰上,建于宋代,建造者为陈苏。南宋嘉熙三年(1239),陈苏被加封为“显佑嘉应侯王”,即在祠前建造宫殿,称为大宫。同年,陈苏十五世孙陈庆被封为“都统伏魔太尉”,大宫改名为陈太尉宫。

  胆识非凡

  北宋年间经济繁荣,文化昌盛。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国,征服金国后便开始大肆入侵南宋。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陈庆来到了人世。

  据史料记载,陈庆天生聪颖,且勤思敏学,五六岁就已诵读大量诗文,从中了解到大量有关国家民族饱受外族践踏的历史。志存高远的陈庆,幼小的内心里早早就埋下了长大后一定要“护国佑民”的种子。随后,他通读兵书,勤练拳脚功夫,特别是把长棍和剑法耍得出神入化,为日后建功立业,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12岁那年,长得高人一头的陈庆,在同龄人中,俨然是个出类拔萃的英姿少年郎了。他唯一崇拜的偶像就是那个长得壮如铁塔的娘舅。之前,他从母亲花娘的口中得知,娘舅是个抗击蒙军勇士,曾几次带领乡勇奔赴前线浴血奋战,砍杀过数名蒙兵,为朝廷屡立战功。后来,娘舅在一次战役中,腿部受伤,从前线退下,返乡休养。陈庆得知母亲欲前往探亲后就一直缠着她,也想去看看娘舅。花娘实在执拗不过,只好答应。

  娘舅的家就在吉际村口的山腰下。陈庆一踏进古旧的民宅,就被马厩边上那匹浑身赤色、无一杂毛的高头大马吸引住了。此时,正在和母亲搭话的舅舅忙走过来,慈爱地抚摸着陈庆的脑袋说:“孩子,你还小,等你长大了,舅舅一定教你马术如何?”

  可陈庆却回答说:“我已经不小了,梦里就想着能和舅舅一起到疆场杀敌呢……”但娘舅以为是孩子话,未当真,便一口回绝说,“万一有个闪失,如何向你父母交代?”

  想不到的是,陈庆却据理反驳说:“有志不在年高,甘罗年幼便拜秦国丞相吕不韦门下,12岁出使赵国,他略施谋策,就让秦国得到了十几座城池。再说闽南的陈元光,13岁就跟随父亲陈政从军,后来其父仙逝,就继承父位统兵作战,先后平定了山匪乱军,功勋卓著,于绍兴十三年(1143),被敕封为‘开漳州主圣王’……有道是‘自古英雄出少年’,相信我辈也能效仿先贤,做出一番伟业,何况区区一匹烈马不能降服耶?”

  外甥小小年纪不但博古通今,而且胆识非凡。娘舅觉得这小子绝非凡物,于是同意了他试马的请求。正当他转身到后厢房取马鞭时,急不可耐的陈庆却早已跨上战马扬尘而去,吓得兄妹俩愣在院子里,不知该如何是好。

  随后,娘舅和花娘连忙循着赤色大马奔跑的马蹄印痕寻找陈庆。后来,他们在陈家门前,看到陈庆正在给战马喂草。陈庆在母亲花娘的责备下,连忙起身作揖赔不是,但娘舅念其胆略,不仅不怪,还赠马予他。从此,陈庆便每日骑马习武,直至15岁从军,赤色战马跟随着他为平定番乱和剿灭山贼立下不少战功。

  一员悍将

  15岁时,陈庆在马术、武艺等方面的造诣已颇为精深。父母本想让他走科考之路,以走官道为国为民效力。但陈庆不为所动,他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最后还是组织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乡勇奔赴抗蒙前线。当这个队伍进入长江流域后,便自觉并入抗蒙大军的行列,与蒙兵展开一系列残酷的生死搏杀。

  起初,蒙兵以为每次冲在最前面的陈庆,不过是个毫无作战经验的“愣头青”罢了,便逗着他玩。哪知几个回合下来,陈庆手中削铁如泥的宝剑硬是斩杀了十几名蒙军官兵。此时,蒙兵才警觉到这个“愣头青”其实不好对付。经过谋议,蒙兵便采取合围战术,企图将陈庆围困在狭小的包围圈内,拖累至精疲力竭后再斩杀之。但艺高胆大的陈庆却不为所困,驾驭战马上下翻飞,杀蒙兵数人后,率众突出重围,徒留身后蒙兵感叹,“此乃人间悍将也!”

  陈庆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让宋军士气大振,随后接连取得了几次大捷,使得蒙军大为恼怒。陈庆的上司爱惜将才,遂奏请朝廷予以表彰。众官员了解陈庆战绩后,感动之余,便力荐朝廷重用之。承蒙圣上英明,陈庆终于从一介武夫,升为宋军46级官阶的秉节郎(原叫秉义郎)。但陈庆的上司和兵勇们都颇为不屑,认为陈庆在战场上表现非凡,屡建奇功,才给这么个小官职,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可陈庆却不在乎。他说,当年岳飞就当过秉节郎这个小官职,可并未影响他后来成为威震神州的抗金名将,只要朝廷认为他还有用,定当忠心效用,至于官职大小,不必在乎!这让跟随陈庆的兵勇们更加坚定了杀敌的信心。

  血染沙场

  待抗蒙战事稍为缓和时,能征善战的陈庆便被派往故乡闽地,剿灭山匪地霸。

  来到闽南后,陈庆派出各路先锋深入匪地,摸清各类山匪的情况,然后采取“剿抚”结合的策略:即动员大量的山匪亲属上山劝降归耕;对那些罪大恶极的山匪首领,仍负隅顽抗的,则坚决打压消灭;至于为生存跟着危害一方的随众者,则颁布法规劝其放下屠刀,洗心革面,给予安抚出路。在短时间内,使得闽南山匪绝迹,社会重归和谐安定。而陈庆也被时人呼为“神人也”。

  18岁时,陈庆已统领兵士千名,俨然是威震江南的一代名将了。但此时的朝廷迫于蒙军势力,已是朝不保夕了。

  随后,陈庆主动请缨再战。他和兵勇们进入前线后,谋兵布阵,多次击溃来犯的骁勇蒙兵。吃了哑巴亏的蒙兵,后来便专门制定了对付陈庆的作战预案:即先从外围将陈庆手下兵勇斩杀,以孤立他,然后百人轮番出击。这一策略果然奏效。在后援无望的孤军奋战中,陈庆和士兵们最终血染沙场,在历史上抒写了一曲慷慨激昂的抗蒙悲歌……

  后人有联赞曰:“绩著伏魔威寒北狄,权司太尉福荫南闽”。它讲的就是陈庆征战蒙军和闽地剿匪中的护国佑民故事。

  南宋嘉熙三年(1239),陈庆被朝廷追封为“都统伏魔太尉”,配享于宫侧,并改名为“陈太尉宫”,经历代扩建修建,才形成今天的规模。

  据清道光《新修罗源县志》记载:“陈太尉者,年十八,身辄凌空冲举,一息数千里。后以收番封‘太尉’,殁亦为神。乡人塑像于英惠王旁,像首忽西向,若内顾焉。”

  如今,在陈太尉宫左边配殿的石殿上,陈列着四尊或蹲或立的陈庆神像。据传,金身的那尊神像,乃陈庆战死沙场时,兵勇们偷偷将其尸体运回中房后,乡人直接用其肉身所塑的。可惜该真身塑像于“文革”期间,被敲成了碎片。所幸有信徒悄悄地把陈庆的遗骨收藏起来,直到1988年才拿出来,以重塑金身。(郑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