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福州古代旅游逸闻趣话

发布时间:2018-05-09 10:58:15  来源:福州晚报

  福州一年四季都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早在八百多年前的宋代《三山志》“土俗类”中,就记载每年春季,官方打开“州中花园”,“纵民游览,常阅一月,与民同乐也”。蔡襄任福州太守时曾留下“风物朝来好,园林雨后清。鱼游知水乐,蝶戏见春晴。草软迷行迹,花深隐笑声。观民聊自适,不用管弦迎”。程师孟在《春风亭》诗中吟道:“为报寻芳沽酒意,年年到此且徘徊。”蔡与程两人都是当年福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可见每年春天他们都会到州中花园与民同乐。一般人只知道划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活动,然而在八百多年前的西湖、南湖(今南公园)等地就有春游季节的划船比赛了。闽王王审知的儿媳妇、王延钧皇后陈金凤在游西湖时即兴创作了《乐游曲》:“西湖南湖斗彩舟,青蒲紫蓼满中洲。”而在南湖(今南公园),当年黄裳、陆藻这两位长官则“令民竞渡”,宋徽宗皇帝曾云“一时佳景胜端阳”。

  福州四周多名山,其中鼓山、鼓岭、九峰山等地都是古人最喜欢前往登临游览的地方。自唐五代历宋、元、明、清一千多年来,仅鼓山就留下各界名人1200多首旅游诗与37篇游记。这些优美的诗文,对于现在人们游览鼓山,了解鼓山历史风貌的演变以及景点的分布与特点,起到导览作用。同时,对于研究旅游文学、景点保护、景区开发,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文献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有一位居住在东门外的儒商名叫魏杰(1796-1876),既是大盐商,又是乡居士,既是名诗人,又是慈善家与旅游家。在他的一生中,吟题鼓山上岩、台、亭、阁、涧、池等题材的诗就有30多首。他于同治年间的一天,到鼓山涌泉寺旅游,正好碰上几个驻福州领事馆(毛使者)的美国(花旗国)人,向他“布道”,宣传天主教、基督教。魏杰则用巧妙的方式以诗作答——

  游涌泉寺回答花旗国毛使者七绝三首

  (一)

  九洲万国广无边,到处人毋不敬天。天道好生生五子,世间行善即神仙。

  (二)

  生无罪孽无升天,尔教颁书劝万千。底事灵心不分晓,眼中无佛亦无仙。

  (三)

  人间好善本同情,胜地山川最有名。寄语西夷宜自省,来游莫再杀牺牲。

  这三首诗现在看来仍有很高的思辨、警悟价值。在福州文学史与闽都文化史以及对外文化交流史上,都是很难得的。那句“世间行善即神仙”成了掷地有声的劝世名言,并大胆规劝外国人(西夷)来旅游不要“再杀生”。

  除鼓山外,福州古代名人雅士最集中游览的是东郊,所以晋安河上的那座桥便取名“乐游桥”,并盖有迎春亭,方便出郊旅游者沿途休息。当地乡民曾梦有神人骑白马至长乐山,唐武宗皇帝时便在山上建白马庙,山之北发现有温泉。此外有“金鸡报晓”的金鸡山,宋大理学家朱熹的题刻“凤邱鹤林”,更有充满神秘色彩的“榴花洞”。据记载,唐代宗永泰年间,有一个砍柴人名叫蓝超,见到一只野鹿,便一路追逐,渡水过溪后鹿不见,只见山下有一石门,洞口很窄,但钻进去后却发现洞里别有天地,有人家居住,养有鸡犬。蓝超问他们是什么人?洞里人回答说,他们是躲避秦始皇暴政迫害而逃到这里的,并要留蓝超在洞里住下。蓝超说,“我要回去跟家里说,然后再来。”洞里人给他一枝榴花而出,事后蓝超再次去寻找这个神秘的榴花洞时,“沓不可得”。历代以来,不少游客曾慕名前往东山寻找这个榴花洞,以揭开这个景点之谜。(刘湘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