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光饼与戚家军马鼻之战

发布时间:2018-04-28 16:15:57  来源:福州晚报

光饼与戚家军马鼻之战

马鼻光饼

  光饼在马鼻是家喻户晓的,可其来历与马鼻历史上一场歼倭之战的关联,却鲜有人知。

  《连江县志》记载,“明嘉靖四十二年五月初二,总兵戚公大破倭夷于马鼻,歼之,境内遂平。”当时,进驻马鼻的倭寇,虽然只有400多人,但来自日本本岛,十分强悍。为了歼灭这批倭寇,戚家军在马鼻进行了充分准备。马鼻乡民饱受倭患之苦,他们自发组织民间力量,支持配合戚家军的行动,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不分贫富贵贱,全民动员,除了杀猪宰羊犒劳将士外,更多的,是给将士烤饼,无论是操练,还是出征,将士腰上挂的,身上挎的,都有一串烤饼。这种饼小拳头粗,一个指头厚,是麦粉做的。

  开战时,乡民还组织后援队,救护伤员,运送物资,战后帮助清理战场,将战死的倭寇集中掩埋。马鼻墩里村有两个地方,一个叫“倭头墩”,一个叫“戚军墓墩”。据说,“倭头墩”里埋的,就是当年战死的倭寇。而“戚军墓墩”里埋的,是戚家军阵亡的将士,这些阵亡将士入葬的仪式较为隆重。当地人认为,这些将士走后,再也无法品尝乡民做的烤饼。他们担心这些将士黄泉路上会饿,掩埋前,每个将士的手上都塞上一块饼。掩埋结束后,在坟前还摆放两块饼,插上香,作为祭品。每年清明节这一天,乡民来祭奠时,祭品中,这种烤饼是不能少的。到了后来,这竟成为马鼻丧葬的一种习俗。时至今日,马鼻人有亡故的,在入殓时,也是手握这种烤饼。入葬后,坟前也少不了烤饼,清明节更是常见到。

  当年,乡民制作这种烤饼,只是为了犒劳戚家军,而戚家军的主将是戚继光,按照马鼻的习俗,人名三个字中,第一个字为姓,第二个字为辈分,第三个字才是名。于是,人们便将戚继光的“光”字,为这种饼命名,叫“光饼”。光饼有两种:一种是甜的,一种是咸的。为了区别两种状同而味不同的光饼,便在咸的光饼上,撒上芝麻,因此,现在人们将咸的光饼叫“麻饼”。现在马鼻集市卖的,主要是撒上芝麻的咸光饼,而甜的光饼只有人们定制时,店里才专门烘烤。

  但不管哪一种烤饼,都是人们用来寄托哀思、缅怀先贤的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