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话说灶糖灶饼

发布时间:2018-03-12 08:20:39  来源:福州晚报

  灶糖灶饼又叫年糖年饼,是每年农历十二月廿三日或十二月廿四日祭灶公灶妈时专用的糖和饼。

  在福州,世世代代都称它为灶糖灶饼。只是到了上世纪60年代,将灶公灶妈当作“阶级敌人”不再迷信、不再供奉时,突然改了名。灶是不祭了,但糖和饼还是要吃的,所以改名为年糖年饼。

  历朝历代,全国人民都祭灶。灶公灶妈本是天上的官员,犯了错误被玉皇大帝贬到了人间,专管各家各户煮饭的炉灶之外,还负责打听各家各户的言行举止,每年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次。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想出了用甜到会粘牙齿的糖和饼来贿赂玉皇大帝的“特派员”,让他上天只言好语,不说恶行。最好的办法是用饴糖、麦芽糖来封住他们的嘴。渐成民俗之后,会依据各地的特色物产调整、变通,有的增加了水果、蔬菜。

  福州的祭灶节是特别的,它不仅用灶糖灶饼,还选用了福橘——吉利的象征;甘蔗——灶公灶妈上天的梯子;荸荠(福州话“尾梨”)——选尖尖蒂的,为了让灶公灶妈多说溢美之词;菠菜——选择红根茎的,如同红嘴绿莺哥一样,专门学舌讲好听的话,有时还加上红豆腐、红枣、花生、柿丸等,各有各的说法。

  福州的灶糖灶饼富有特色,品种丰富,共有二十几种,包括糖类、饼类和介于二者之间的食品,如:酥糖、洋酥、寸枣、万字糕、白雪条、麻芝、花芝、广芝、三色米、生炒米、起马酥、金钱饼、小杏仁酥、小礼饼、小广饼、小月饼、糖花生、小三层糕、小绿豆饼、花生片、芝麻片、小猪油糕、小真酥糕。每一个品种的做工用料,都代表了福州糕点行业的最高水平,否则贿赂不了灶公灶妈。最后是包装精美,特色的大糕点都有自己的独立包装,京果店将这些糖糕分门别类地用木格展示在店堂正中。顾客选定品种数量,待过秤之后,店主会用厚厚的黄粗纸包成一个上大下小的方盒,再压上一张火红的店招纸,用草纸扎起,如一块金元宝。

  福州灶糖灶饼的“灵魂”是酥糖,它用红纸包成小砖块状,俗称“红纸包”,摆放在一堆糖饼的最上方,以讨吉利用,一般是不能先吃的,而小孩子们最喜欢的是又脆又香的寸枣、起马酥等。大人最怕孩子们吃上火了,都叫孩子们“匀”着吃,就是分几次慢慢吃,并鼓励孩子们多吃饼,比如万字糕、猪油糕之类,尽量少吃糖,而小孩又普遍喜欢吃糖,总是与大人“拗”着。快过年了,大人也都特别宽容,多给些荸荠,有时还会煮一些凉茶“配”糖、饼吃,凉热中和一下。无疑,祭灶节因灶糖灶饼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祭灶那天,大多数孩子都会偷偷地假装去睡觉,其实心都在灶里头。家里的长辈们要等到深夜时分才开始祭灶,手续还不少。大户人家的供品是摆在厨房内、专用的灶公灶妈的木牌前,普通百姓家的供品有的就直接摆放在灶前或灶上。美国传教士杜列图在写《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时,画了清代末年福州人祭灶的图,图中的供品就是放在元宝灶的鼎面盖上。

  今天,灶糖灶饼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几乎降到了冰点。相反,它对老人们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不是因为想吃它,而是因为在它的身上蕴藏着老年人的童年情节。(唐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