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船政航空业先烈——陈立庠

发布时间:2018-01-22 15:28:38  来源:福州晚报

船政航空业先烈——陈立庠

海军飞机工程处人员在新飞机下水前合影。

  1917年冬,马尾开办海军飞潜学校。翌年1月,北京政府国务院批准,船政局内附设海军飞机工程处,组建我国第一家正规的飞机制造厂,我国航空业由是发轫。飞机制造,人才第一。船政局局长陈兆锵深谙此道,亲自兼任海军飞潜学校校长,聘请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的留美学生巴玉藻、王助,以及专攻发动机的曾诒经等为教员,招收福州聪慧子弟入学;同时也遴选一批船政学堂的在读生入学深造,陈立庠就是其中一位。

  功绩卓著

  获授海军少校造械军衔

  陈立庠,字子虞,1896年出生于宁德古田县临水横洋村,世代务农。父亲陈元伪系前清秀才,擅长诗词,在家乡热心倡导新学,创办了临川学堂(今古田横洋小学)。陈立庠少时入私塾启蒙,在父亲教诲下,学习经、史、子、集,“好文学,谨言行,有大志”。后入临川学堂求学,1908年结业。不久后,他考入马尾船政学堂,为第八届制造专业班学生。在校期间,他勤奋攻读,严于修身,深得师长好评。陈立庠学习进步很快,精通法语,留下了一大箱以法文记录的各科学习笔记,内容涉及空气动力学、内燃机机械等。海军飞潜学校成立后,他以品学兼优入校研修,同时介入飞机制造。海军飞潜学校毕业生名单中,未录有陈立庠名字,但在船政前学堂制造专业班第八届毕业生中,他的名字赫然在列。尽管毕业时已是民国十年(1921),船政前学堂已更名福州海军制造学校,但陈立庠这一届仍以船政前学堂学生的名义毕业。

  1918年,海军飞机工程处着手试制水上飞机。正在海军飞潜学校深造的陈立庠,在海军飞机工程处主任巴玉藻带领下,开始制造飞机。攻读机械专业的陈立庠,此时转行机体制造。早期的飞机,以木质材料为主,若按教科书要求,木材须从国外进口。海军飞机工程处的技术人员经反复权衡,决定以闽产木料为主,但要做严格的抗压抗扭物理试验。陈立庠参与制作各个部件,用心探索,很快就成为技术骨干。1919年8月,中国人自己制造的国产第一架飞机“甲型一号”大功告成。以此为开端,海军飞机工程处(1923年改称飞机制造处,隶属海军部)在十年间,先后造出双座教练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等7种型号、共17架水上飞机。陈立庠在各型飞机制造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工艺经验。

  1931年初,奉海军部命令,飞机制造处迁往上海,并入海军江南造船所。陈立庠随厂来到上海,继续研制新型飞机,且水平不断提升。他与同仁共同努力,造出了水陆两用飞机和舰载飞机。同时,还仿造组装了美式“佛力得”式双翼教练机12架,成果斐然。陈立庠以卓著功绩,晋升为飞机制造处的木工股长,1936年被海军部授予海军少校造械军衔。

  冒险抢救器材壮烈牺牲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之后,飞机制造处奉命后撤,先转移到杭州觅桥,再到湖南衡阳,后又迁至湖北宜昌。飞机制造处驻扎宜昌机场期间,他们继续进行飞机的组装、修理等工作。1938年1月21日,日机空袭宜昌,狂轰滥炸,陈立庠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器材,不幸壮烈牺牲,时年42岁。与其一同来自马尾的木工组长林珊惠也被炸身亡。

  陈立庠牺牲后,飞机制造处继续后撤,1938年11月迁至四川万县,最后落脚成都东门外。后迁过程中,又有多名工友或落入湍急的川江中身亡,或在日机空袭中不幸殉难。但是,来自马尾的中国航空业先驱者们不惧牺牲,在一年多后撤中坚持生产,共修理飞机79架,装配飞机69架,为打击日本侵略者作出了卓越贡献。1938年底,飞机制造处落户四川成都,改编为中央航空委员会第八飞机修理厂,后又衍生出中央空军第三飞机制造厂。

  中国航空工业部编辑的《中国航空史料集》,收录多篇回忆文章,其中不少是记述马尾航空人技艺高超、成就突出的第一手资料。

  近日,笔者在整理文献资料中,翻出一份来自宁德古田县的手写稿,作者未署名,文稿近千字,注有“本稿还待充实订正”。文稿简约介绍了陈立庠的身世和生平事迹,最后一段写道:“陈立庠一生,待人谦和,生活简朴,其妻虽是农村妇女,从不嫌弃,每有暇勤于家务,耐心指教妻子读书写字。且申孝悌,秉父志教弟课子,深受邻里赞扬。”

  从上述文字可知,陈立庠应有传代哲嗣。笔者期待本文能引起古田县文史界的关注,深度发掘船政航空业先驱陈立庠的生平事迹,告慰先辈,激励后人。(林樱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