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马尾首制国产飞机考(下)

发布时间:2018-01-08 11:14:12  来源:福州晚报

  马尾是中国航空工业的发祥地,由于诸多原因,马尾首制飞机的史实被尘封了。直至改革开放后,这一重大成就才逐渐被人撩开面纱,为世人所认知。

  攻坚克难制造飞机

  飞机厂粗具规模,即着手制造飞机。早期飞机的机身、机翼大都用木材制造。巴玉藻他们没有购买国外昂贵的材料,而是经过反复试验,选择福建盛产的各种木材作为主要原料。许多金属构件也是自己动手制造。旧中国工业落后,发动机不能自己生产,只得采购美国生产的航空发动机。

  利用造船厂的场所和设备制造飞机,条件十分简陋,困难重重。但巴玉藻等人学识卓越、做事严谨,所制造的各种飞机部件,都经过严格的物理试验,如对机体和机翼,采用沙袋加压法做抗扭抗弯试验,所施加压力又数倍于飞机在空中飞行所承受的压力。制作过程中,很多部件要用手工制作,他们就对工人们分专业进行培训,不但培训制作技艺,还利用晚上时间上课,讲授飞机飞行原理、发动机原理等航空知识,从而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飞机制造人才。

  在简陋的条件下制造飞机,让外人感到惊讶。当时有几个英国人来厂观摩,怀疑这种情况下制造的飞机能否飞上天,还说好像是一个大玩具。巴玉藻他们不为所动,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终于在1919年8月,制造出了第一架飞机,取名“甲型一号”。

  马尾海军飞机工程处所造飞机,根据型号不同,分别以甲、乙、丙、丁、戊、已、庚、辛为序号。“甲型一号”为双桴双翼式水上飞机。飞机总重量1055公斤,发动机功率100马力,最大时速120公里。这架飞机设前、后两个座位,配两套操纵系统,作为飞行教练使用。飞机造出来后,没有飞行员。1920年2月,孙中山的侍从武官、时任航空局局长的杨仙逸带一批人来马尾参观。杨仙逸试飞了这架飞机,他的评价是“飞行高度不过千尺,操作难以就范”。他又让华侨飞行员蔡司度试飞,飞机刚刚升空,即“失速侧滑坠水”,机坏人存,发动机完好。当年又用这台发动机造出“甲型二号”,请福州洋行的英国人试飞,飞行正常。“甲型”飞机共造三架,作为试制品,操纵性能较差,但毕竟飞上了天,标志着中国航空业在马尾迈开了最初的步伐。

  随后,马尾海军飞机工程处造出“乙型”飞机一架,也是教练机。这时马尾已开办航空飞行班,着手培养飞行员,请俄国人萨芬诺夫和在国外学习飞行归来的马尾青洲人陈泰耀为教练官。到了1924年,马尾海军飞机工程处造出两架“丙型”飞机,性能明显提高,还造出一架“丁型”双翼海岸巡逻机。之后,在1928年又造出两架改进式“丁型”飞机,它是我国最早的鱼雷轰炸机,最大时速180公里,最大飞行高度3800米,总重量2500公斤,装有机枪、火炮各一门,还能携带8颗炸弹,同时还能悬挂鱼雷,是一种具备战斗性能的飞机。国内权威的科技刊物《舰船知识》二十多年前就刊发一篇文章,介绍中国轰炸机的发展史,它明确指出,马尾造出了中国最早的轰炸机。至1930年,马尾海军飞机工程处共造出飞机15架。另外还造出了两架“庚式”飞机,运到上海组装,合计17架。其中1930年制造的“戊型”飞机“江鸿”号,曾从马尾起飞至武汉汉口,在长途飞行中经受住了考验。

  马尾制造的飞机,曾经参加过几次军事行动。一次是在1926年北伐战争中,北洋军张毅部队从漳州溃退到闽侯峡南,准备进攻福州城,马尾海军派飞机到敌军上空丢玻璃燃烧弹。另有一次是1930年飞到尤溪轰炸卢兴邦部队,还有一次是调两架飞机到江西参战。

  马尾海军飞机工程处在1923年改名为海军飞机制造处后,仍然由巴玉藻担任主任(处长改称)。他是当时世界一流的航空技术专家,被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誉为中国航空之父。1924年,他和王助设计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座水面飞机库,解决了水上飞机驻泊难题。1928年夏,巴玉藻奉命只身赴德国参加柏林航空博览会。他白天观摩各国新式飞机样品,晚上草绘了当时先进的单翼飞机图纸,拟在回国后制造新型飞机。第二年四月,巴玉藻回到马尾后,立刻开始设计新飞机。这时他的身体出现了酸痛浮肿现象,当地医生诊断不出病因,船政局派出军舰从上海请来一位法国名医,诊断结果是脑部慢性中毒。1929年6月30日,巴玉藻因医治无效,在马尾寓所与世长辞。

  1930年底,南京政府下令海军飞机制造处搬迁上海,并入江南造船所。曾诒经继续带领原先海军飞机制造处的工人和技术员研发飞机,造出了可在水面和陆地都能起飞的飞机,还造出了一架舰载飞机。抗战爆发后,该机构从上海迁往内地,最后到成都,成为中央航空委员会第八飞机修理厂。该厂拥有很强的技术力量,修理和改装了大量飞机,为中国的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沿革于清末福建船政的福州船政局,在人类制造出动力飞机仅十几年后,也生产出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架乃至第一批飞机,同时培养造就了航空人才,马尾因此又成为我国航空业的摇篮。(林樱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