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联奎塔:永泰科举文化的旗帜

发布时间:2017-12-18 08:54:58  来源:福州晚报

联奎塔:永泰科举文化的旗帜

联奎塔

  在永泰县城大樟溪畔的塔山顶上有座石塔,名叫联奎塔。民间百姓传言,说它像一把钓鱼竿,钓走了大樟溪里的一条石鲤鱼,意思是说永泰再也没有了“鲤鱼跃龙门”的科举辉煌,责怪当时主持建塔的县令用心不善。这纯粹是无稽之谈,恰恰相反,联奎塔正是官方崇文兴教的有力证明,是永泰科举史上的一面旗帜。

  翻开《永泰县志》的“人物卷”,可以看到如星光灼灼的功名人物,感受到灿烂夺目的科举成就,其中南宋乾道二年至乾道八年(1166~1172),萧国梁、郑侨、黄定七年蝉联状元,一时惊动朝野,成为文坛佳话。

  萧国梁,字挺之,永泰岭路乡陈山(古名翀峰)人,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殿试擢进第一(即状元)。历官著作郎、太子侍讲兼礼部郎中、朝奉郎、广东通判,知漳州。该科状元原本是皇族赵汝愚,按当时制度,开科取士是为选拔民间人才,凡已列官籍,挂了仕版的应回避。因此,萧国梁升为榜首。

  郑侨,字惠叔,永泰赤锡乡龟岭(今双桂)村人,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殿试,礼部执考官奏请郑侨为殿试第二名。孝宗皇帝阅卷后,认为立论奇特,十分赞赏,御笔改为第一。官授著作郎兼国史实录院属官,吏部司封。后调任镇南军节度判官,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淳熙八年(1181年),淮浙一带饥荒,郑侨转任淮浙常平官。不久,又调入京都,任礼部郎中兼太子侍讲,为东宫太子进讲《左氏春秋》。绍熙三年(1192年),请求补外官,乃拜显谟阁学士,知建宁府。宁宗即位,召为吏部尚书。庆元元年(1195年)拜参知政事,庆元二年(1196年)进知枢密院事。过数月,郑侨以年老体弱,请求辞职,宁宗在他辞呈上批道:“卿忠诚重厚,联所倚毗。累丐退闲,殊咈眷意。”翌年正月,再疏辞位,才准以观文殿大学士衔告老还乡。

  黄定,永泰一都龙屿村(1958年划属福清)。乾道七年(1171年)考取“预荐”(准予次年参加春闱考试)。次年(1172年)会试春官中试。廷试对策,他针对金兵压境,南宋偏安危局,提出应“以大有为之时,为改过之日月”“虽有无我之量而累于自喜,虽有知人之明而于自是。何不因群情之所共违,而察一己之所独向”。言辞切直,受到孝宗的赏识,亲自擢为殿试第一名,授广东潮州知府。后来,从直显谟阁任广东提举,主管广东路所属州县学校和教育行政。不久,升为国子监祭酒。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永泰兴建联奎塔,就是为了纪念七年连中三状元这一盛事,并激励后人。塔身呈八角形,用巨大的青石垒砌而成。塔座周长39米,共七层,高度21米。塔内有螺旋石梯,一直通往塔顶。各层有环廊,栏杆上刻有石雕佛像,每层均有石佛壁龛,可惜大多被盗或者损毁,目前仅存数尊。塔的四周古木参天,登临塔顶,大半个县城尽收眼底。有意思的是,大门两边的石雕“门神”不是广众信奉的秦琼、尉迟恭,而是两位文官,足见当时文人崇高的社会地位,寓示着文化立人,乃至立国,可以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况味。

  建塔同时,在塔的西边建三元祠,后来残破,当地政府于1985年集资在旧址上按原貌重新修葺,建有祠门、广庭、崇厅、诗廊、碑铭、花圃和围墙,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2008年再次进行修缮,使之更加蔚为壮观。

  三元祠为徽派风格建筑,单层,面阔三间,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古色古香。祠内崇厅约150平方米,由14根柱子撑着,穿斗式结构,门窗、屏风、柱子、梁椽均用红漆装饰。厅正中祀奉三状元石雕像,左右两旁分别供奉文昌帝君、魁星踢斗石雕像。大门悬挂一副楹联,“问天下状元几见蝉联三度,愿永阳学子都将鹰扬四方”。

  联奎塔和三元祠于2005年5月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到高考季节,许多信众来此进香,祈愿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