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吴清源外甥陈绛:经济学家 曾在潘汉年麾下

发布时间:2017-11-28 09:44:21  来源:福州晚报

吴清源外甥陈绛:经济学家 曾在潘汉年麾下

陈绛(右一)重返三坊七巷(资料图)。

  一路名校

  学业优良

  吴清源的这位外甥,赫赫有名。小学时就有作品被收入文集,大一时即在报纸上刊发稿件;1950年8月,进入中共中央华东局统战部,在潘汉年麾下工作多年,之后成为中国著名经济学家。2011年12月,本报参与举办首届“三坊七巷与台湾”研讨会,曾邀请陈绛老师与会,记者随之重游他所熟悉的坊巷,听他说起自己与家族的故事。这位睿智的经济学家,展示了他对故乡的款款深情。

  陈绛,字墨孙,亦作默荪,1929年3月27日生于福州三坊七巷里的郎官巷。父亲陈懋丰是陈宝琛的侄儿,也是光绪三年(1877年)状元、陈宝琛内弟王仁堪的义子;母亲是吴清源的堂姐吴泰。他喊吴清源舅舅。

  陈绛在父母所生的16个子女中居末。虽出生时家道中落,但一路名校,学业优良。他先后就读于福建省立师范学校附属第二小学、福建省立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闽侯县立圣庙中心学校、福州格致中学、福州三一中学、福建学院附属高中、福建学院经济系、上海圣约翰大学等。

  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首届研究生

  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期间,陈绛参加了中共上海地下党外围组织。在地下党员孟纪青(福州人,著名报人,曾任《今日中国》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的帮助下,参加党的外围组织——读书联谊会,阅读进步书刊,在同学汝仁(历史学家,曾任职上海社会科学院)、汝信(哲学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兄弟的兆丰别墅里举行读书心得和时事讨论会。汝氏兄弟的父亲汝葆彝是上海公共租界名律师,为儿子和同学活动起了很好的掩护作用。上海解放前夕,陈绛和读书联谊会的同学们一起制作迎接解放的标语和小旗帜。上海解放后第二天,陈绛在学校参加由上海各界进步人士组成的“人民宣传队”。

  1949年9月,陈绛毕业。当时,党为了培养上海财经理论干部,以适应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在陈望道(中国著名教育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曾任复旦大学校长,《共产党宣言》译者,《辞海》总主编)和许涤新(著名经济学家,曾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行政管理局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的倡议下,复旦大学成立经济研究所,时任华东财委副主任、上海工商局局长、中共中央华东局统战部三处(工商处)处长的许涤新被任命为所长,兼教政治经济学。陈绛与另外86名同学一起,成为首届研究生。

  整理资本家发言

  为周而复创作提供素材

  1950年8月,提前毕业的陈绛因表现优异,被选拔到中共中央华东局统战部调研科工作。当时中共中央华东局统战部和上海市委统战部是“一套班子、两个牌子”,部长是陈毅,后为潘汉年,周而复先是秘书长,后来升为副部长。陈绛在统战部工作了6年,在工作中收集到的许多材料,提供给周而复,成为他文学创作的素材。

  采访中,听陈降说,1952年,他参加“五反”检查队,被分在棉纺织组。临去时,周而复把他叫到办公室,要他把资本家在小组会上的发言详细记录下来,整理后送给其看。当时,荣毅仁(民族工商业者杰出代表,曾任国家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刘靖基(民族工商业者杰出代表、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著名资本家都在这个小组。原来,周而复当时正在为创作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做准备。后来,陈绛记录整理的一些简报,有一些的确被周而复吸收到《上海的早晨》里。在小说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出版后,周而复还专门送一本给陈绛,以示谢意。

  陈绛记得,陈毅有时周末会到当时统战部所在的百老汇大厦(上海大厦),和大家一起工作,毫无架子,非常和气。他还记得,周而复有时晚上会带着他们这些年轻人到上海大厦后面的小街吃小笼包子、鸭血线粉汤,还曾自己开车带大家到南京路兜风,然后到大世界附近去吃郑福记酸梅汤。

  陈绛与任佩仪喜结良缘潘汉年夫人保媒

  后来成为陈绛夫人的任佩仪,上海大夏大学教育系毕业生,也因品学兼优被选到中共中央华东局统战部工作。她与陈绛在工作中交往颇多,彼此都有好感。

  当时,潘汉年夫人董慧是统战部秘书科科长。她看出了两人你有情我有意,热心地推了任佩仪一把,对她说:“我看陈绛不错,你就不要犹豫了。快点结婚吧!”

  1953年,陈绛和任佩仪在五一劳动节结婚。同事合力购买热水瓶、台灯、笔记本等日用品祝贺。周而复的贺礼很特别,他送给新人一部四卷本的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董慧送给新人的,则是一把精致的小刀。

  回归本行致力经济研究

  1956年初,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攻的号召,周恩来总理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新组建的中国科学院在上海新设立经济和历史两个人文科学研究所。陈绛向统战部提出希望回归本行做经济研究的设想。1957年,他正式调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后改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文革”中,陈绛到黑龙江呼玛县农村插队劳动7年。“文革”结束后,陈绛回上海,到复旦大学任教。

  作为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陈绛专攻中国近代史、近代经济史,晚年致力于十九世纪中国与西方比较研究。主要论文有《林乐知与〈中国教会新报〉》(《历史研究》1986年第4期),《洋务运动与儒学传统》(《复旦学报》1986年第4期)等40篇,主要著作、译作有《帝国主义工业资本与中国农民》(1984年,复旦大学出版社)等3本共50万字。

  陈绛还曾兼任《辞书》《大辞海》编委、《中国近代史》分科主编、上海中山学社学术辑刊《近代中国》主编。曾任上海市经济史学会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兼近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美关系史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特约编审,现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