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吴清源堂哥的岳父黄培松:武状元 民国陆军上将

其孙结婚请来军乐队助阵 所过之处万人空巷

发布时间:2017-11-13 10:11:52  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刘琳

吴清源堂哥的岳父黄培松:武状元 民国陆军上将

黄培松新状元府,图为保存下来的主楼。

  吴清源曾祖父生有三子,吴清源的祖父吴维贞行三。娶了武状元黄培松千金的吴清源堂哥吴涛,是吴清源二伯祖吴仲翔的孙子。吴仲翔比哥哥弟弟名气都大,不仅因为他是沈葆桢的妹夫,还因为他参与创办了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广东水陆师学堂,是晚清洋务干将、办学高手。

  吴清源堂哥娶了武状元千金

  吴涛的父亲吴祖栋,字翼岩,曾任光禄寺署正。他本是吴清源祖父的儿子,后过继给吴仲翔。

  吴涛(1890~1927),号陶庵,1914年前后留学日本,后相继出任福建福鼎县县长、浙江永嘉县县长、浙江龙泉县县长,1926年病逝于龙泉县任所。

  吴涛娶了武状元黄培松女儿黄式如,生有多位儿女。吴涛的外甥陈绛忆起舅舅,曾说:“母亲没有姐妹,舅舅吴涛的岳父黄培松,龙泉人,是清末光绪六年(1880年)武状元,授正三品,头等侍卫。舅母衣着馔食都十分讲究,和母亲节俭自奉完全两样。”

  黄培松活跃于晚清、民国政坛,父亲经商有成,本就家境富裕,自己在商场上也长袖善舞,自然能让女儿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

吴清源堂哥的岳父黄培松:武状元 民国陆军上将

吴涛(吴芸蕙供图)

  清武状元 官至总兵

  黄培松(1855~1925),字贤礼,号菊三,生于南安仁宅乡后坑垄村(今属洪梅镇),少时习文,志在科举,屡试不中,遂弃文习武,走武举之路。黄培松习武刻苦自励,加上武举人出身的老师黄纪堂悉心教导,光绪二年(1876年)中武举。光绪六年(1880年)参加武科会试,获第一名,武会元;殿试钦点武进士一甲第一名,高中状元。传说,黄培松殿试时,使用兵器是大刀,舞弄中突然失手,在大刀即将着地之时,他猛地用脚踢起,单手接住,继续飞舞。考官曾问此招源自何门,黄培松答之自家独创,名“魁星踢斗”。考官以其勇于创新,封之状元。

  黄培松初授一等侍卫,在大门当差行走。之后,曾任西郁林营参将、广东南雄协副将、广东广州协副将、广东琼州镇总兵、记名提督、署广东高州镇水陆总兵、署广州协副将。

  民国上将 曾参加剿匪

  民国建立后,黄培松被袁世凯召入北京任参军一职。1913年被任命为福建护军使,陆军中将衔,驻福州。不久,护军使一职被裁撤。1915年,任福建漳泉总司令,驻厦门。

  1918年,北洋政府委任萨镇冰为福建清乡督办,萨镇冰与黄培松是旧交,所以举荐黄培松为会办,负责清剿土匪,规管民团,并调停各军的矛盾。1922年9月,被授以培威将军,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1923年,黄培松解甲退休,曾居厦门,倡建厦门江夏祠,1925年病逝于福州。1926年,北洋政府追赠黄培松为陆军上将。

吴清源堂哥的岳父黄培松:武状元 民国陆军上将

黄培松旧状元府大门。

  双杭巨商 榕城豪富

  黄培松家族在福州经商始于黄培松的父亲黄贻琴。他本是南安茶农,能种茶能制茶,且极富经商天赋,先是挑自家种、自家制的茶叶四处叫卖,后开茶店,再开茶行,生意越做越大,很快把生意做到了省城福州,在双杭开设了泉泰茶行,生意做到了海外,渐成巨富。黄贻琴生有八子,黄培松居四。

  黄培松发达后,又在台江置下了大量家产。当时,旧中平路69号、70号、71号是黄家大宅院,雕梁画栋,甚是豪华。黄培松又在路对面置下大片土地,修建了中西合璧的新状元府,成为目前福州保存最完好、最豪华的别墅之一,至今福州老人仍呼此处为“状元埕”“状元厝”。

  在双杭尚未改造之前,当地老人谈到黄培松之富,还会说起这样一件事:话说黄培松孙子黄和桢到了谈婚论娶的年龄,经人说媒与在中平路开恒春茶行的晋江人女儿杨整洁成亲。事前,黄培松闻知姑娘家拟在送亲时抬出十大彩杠,并雇了南音队、十番乐队,到时将锣鼓喧天、笙管弦乐齐鸣,拉开福州史上最盛大的婚礼排场。原不想为孙子大操大办婚事的黄培松,觉得绝不能输阵,立即决定请萨镇冰派出海军军乐队,在黄和桢迎娶杨整洁时,从中平路、隆平路一路演奏到中亭街。当时市民极少见到西洋乐队,万人空巷,争睹芳华。接了新娘后,西洋乐队与民间乐队的乐声此起彼伏,中平路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

  有趣的是,黄培松中西合璧的新状元府,后来做了福建省轮船总公司办公楼和宿舍区,吴清源的侄女吴芸蕙曾长期担任省轮船总公司人事主管,而其夫君陈元则一直是公司领导。吴芸蕙父亲1949年就病逝,母亲王秀华随她生活,陈元也是改革开放后福州吴家人中最早与吴清源取得联系者。1988年,吴清源成年后第一次回福州,登门看望嫂子,在门外就大声用福州话叫“依嫂”。而吴芸蕙一家住的宿舍,系当年黄培松新状元府的花园,其家对面就是黄培松的旧状元府,与黄家人做邻居六十多年,往来频繁。(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