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石刻志铭证前史

发布时间:2017-09-25 09:12:49  来源:福州晚报

  日前,《海峡都市报》刊登文章,报道记者采访著名书法家罗先生收藏的一方墓志,其碑首称《宋故广东提举寺簿曾公墓志》。志文记载,墓主人福州怀安人曾准的家世、出身及个人经历,可补福州地区历史人物的记载不足。

  本文拟从两方石刻(即墓志和崖刻)提供的信息,结合有关地方志书的记载,深入解读曾准家族及其与文友间关系的情况。

石刻志铭证前史

《三山志》载曾准同年文友。

石刻志铭证前史

  曾准墓志

  两方石刻

  《宋故广东提举寺簿曾公墓志》乃其儿子所书,全文如下:

  “先君讳准,字正叔,福州怀安人。曾祖父文质、祖友直,俱潜德弗耀。父安民,以君累赠奉议郎。先君少有文名,年十八,预乡荐。绍熙庚戌(1190年),中南宫词赋第一人,登进士第,授迪功郎、南雄州教授。寻丁母太孺人郑氏忧。嘉泰改元(1201年),授南安郡教授,秩满,授两浙运司干官,循文林郎。嘉定元年(1208年)二月,除刑工部架阁。三年(1210年)四月,除国子正,改通直郎;六月,除武学博士。俄迁太府簿,守班轮对,抗奏二事,玉音曰俞。未几,以言者见忌去国,得旨与宫观,理作自陈。六年(1213年)五月,转奉议郎。时惠州初置倅,首命先君经始之事,公力居多。属被帅檄,差权循州,先君以疾辞,帅怒,奏乞回避,复以祠禄去官。八年(1215年)九月,起为南雄通判。十年(1217年)三月,转承议郎,除知廉州。甫一考,除广东提举。十二年(1219年)三月,转朝奉郎,赐五品服。居官尽瘁,因以感疾,逝于燕喜堂之寝室,时嘉定十二年(1219年)岁除夕也,享年七十。前娶林氏,先三十年卒,赠孺人;继王氏,封孺人。子男二人:长宗鲁,请庚午国子监举;次宗元。女二人:长适文林郎、襄阳府司法参军陈祐孙;次适知郡孙朝清之子士龙。孙男三人,孙女二人。以十三年(1220年)九月十六日,与孺人林氏合葬于闽县茶园山之原。宗鲁等罪逆深重,祸延先君。即窆事,哀痛何极。敬摭先君出处梗概,鑱(chán)石而纳诸幽云。孤子宗鲁、宗元泣血谨书”。

  志文详载曾准读书入仕的经历,前后三十年,两次去官,终年七十,赐五品服。虽尽瘁但未显达。墓志为福州增添一位由科第入宦的历史人物,而且他“中南宫词赋第一人”,可见也是名冠当时的词赋作手。从墓志得知:曾准(1150-1219年)生于绍兴二十年(1150年),18岁举于乡,41岁先中会试“词赋第一人”,继中进士,历任南雄州、南安郡教授、两浙运司干官、刑工部架阁、国子正、武学博士、太府簿、南雄州通判、廉州知州、广东提举等职。性耿直,居官勤,尽瘁于任上。

  其籍贯为福州怀安县。该县于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设置,至明万历八年(1580年)撤销,存在整600年,也是福州附郭县。曾准死葬闽县茶园山,乃在州城北门外。墓志500字文,仅粗略告知曾准的生平仕历,其父、祖、曾祖皆因“潜德弗耀”,并无功名事迹,所以罕有记载。唯曾准的个人活动,还见于乌石山天章台(今道山亭)南侧,有一段嘉定二年壬申(1212年)的石刻文字,透露了他的朋友(科举同年)交游及一次欢洽的新年聚会。这段石刻全文如下:

  “庚戌(1190年)同年、仕三山者,金华沈如愚元发、昭武黄静夫体仁、四明林惟孝叔全、玉牒赵崇固安伯、崇复仁翁,偕是邦陈子坚子正、李喜晋老、曾准正叔、黄匀钧可、高惟月明之、潘景伯仰之,序拜于道山,举酒相属,从容欢洽。自期集迨今,岁月飘忽如许,各天一涯,无繇合并。兹会十有一人,是可识也。时嘉定五年(1212年)壬申正月五日”。

  上述记游石刻,长达123字,详记曾准等同年(同榜)进士11人,于南宋嘉定五年(1212年)正月初五日春节期间,在福州道山举行“从容欢洽”酒会的情况。文中说明,欢聚的同科进士,有三人来自外地(浙江金华和四明县,福建邵武县),两人是名载玉牒的赵氏宗人,五人皆在福州任官;其余六人则全是(籍贯)福州人(如果细分则有闽县、候官、怀安之别)。可以想象,如此同年聚会,即使在只有半壁江山的南宋时期,也是颇为难得的,因为有功名而任官者,多数奔走各地、旅食四方,是难得“期集”的。他们的这次聚会,选在福州城内名胜地道山,以酒庆贺,并按年齿“序拜”,而且依次举杯“相属”敬酒,可见其十分讲究礼仪,因而都感“从容欢洽”。应当特别注意的是,这些“同年”,是在中举22年之后的聚首,所以都感慨于“岁月飘忽”和“天各一涯”的离情别绪。这次“合并”聚会能有11人到场,实为人生之幸事快事,所以他们强调“是可识也”,于是笔记石铭,流传至今已800余年。如果细察可知,嘉定五年(1212年),正是曾准“以言者去国”而归休林下之时。

  石刻的价值

  其实,这两段铭刻的价值还不仅止于此。循着这一线索,我们还可以对照古代方志,检索福州籍六位进士的籍贯与家世。这“乡邦”中的六位进士,都可在《三山志》中找到他们出处或下落的答案。福州知州梁克家主修《三山志》,其所载科名人物止于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志书修成之时,其后人物由福州州学教授朱貔孙续修补充两卷,续补的卷三十一开头即详列绍熙元年(1190年)庚戌余复榜六十五名进士名单,其中就包括崖刻的六人名字。如志载:“陈子坚,字子正,候官人。父倬然。”“李熹,字晋老,怀安人。侄仲淹。”“曾准,字正叔,怀安人。椿之弟。省试赋魁,终朝奉郎、广东提举。”此载名、字与道山崖刻同,证明其在会试中夺“赋魁”,实有其事。《三山志》进士名录中有其兄曾椿的记载:“曾春(椿),字子仁,怀安人。”其中试时间乃在淳熙五年(1178年)戊戌科,较乃弟曾准早12年。而曾准同年友潘景伯则载曰:“甲科,字仰之,闽县人。(师孔之曾孙,弟颢伯、显伯同榜。官至中大夫、淮东提刑)。”同时记载其二弟云:“潘颢伯,字肃之,闽县人。兄显伯同榜,弟景伯。终朝散大夫,徽倅。”“潘显伯,字隐之,闽县人,弟景伯,颢伯。”由此可知,潘氏兄弟三人,于庚戌年同榜中进士,而嘉定五年的道山之会,却只有潘景伯一人参加,可知二潘或在外地仕宦任上。同榜中进士的还有潘文焕,志曰:“字季章,怀安人。”不知是否也是潘氏族亲。

  《三山志》不仅记载了曾春、曾准兄弟二人先后中进士,而且还记载开禧元年(1205年)乙丑科进士曾鼎,文曰:“曾鼎,字元辅,怀安人。春、准、贡禹之侄。”可知四曾都是本家血亲,且皆中进士。卷三十一“人物类”载:文举特奏,“曾贡禹,第三人,同进士出身。兄春,弟准。”明确记载曾春、曾贡禹、曾准三兄弟,先后于公元1178年、1190年、1205年中进士,与前述潘家三兄弟同榜中进士略异(曾贡禹乃文举特奏名第三人),这在当时福州人物中,也都堪称佳话。

  另外,从《三山志》(卷三十一)中,我们还可以找到上述十一聚会中同年进士的另外二人,即黄匀和高惟月。文曰:“黄匀,字均可,闽县人。”“高惟月,字明之,怀安人,现中奉大夫,前知处州。”此外,可供佐证的还有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四十七)的记载,绍熙元年庚戌科余复榜进士名单有:“潘景伯,师孔之曾孙,中大夫,淮东提刑。”“潘灏(颢)伯、潘显伯,上俱景伯弟(一本又以为景伯之兄,未详)。”“黄匀……俱闽县人。”“高惟月、曾准(椿之弟,省试赋魁,朝奉郎、广东提举),俱怀安人。”明何乔远《闽书》(卷七十六)仅录“高惟月”中余复榜进士,其他人失载。

  墓志、崖刻、方志三者结合,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人的生平、一次的文会和一榜的功名,它们的互相参证,使我们了解到宋代福州文人的家族文化、文友聚会活动以及福建科举文化兴盛的场景。(卢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