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福州人的龙眼情结

发布时间:2017-09-19 11:07:27  来源:福州晚报

  福州一年四季本土出产的水果不绝于市,诸如春天有枇杷、杨梅,夏天有西瓜、芒果、荔枝,秋天有龙眼、柚子,冬天有柑橘、甘蔗、板栗,等等。其中尤以龙眼最为福州人所青睐、情有独钟,并被创作成口头流传的民谣,千百年传唱不绝。

  其中,《十二月水果歌》中的“荔枝涨,龙眼肥”,说的是荔枝性热,吃多了会引起肚子胀,容易生火气。而龙眼则是夏末秋初时令佳果,性平和。据医书记载,龙眼补心脾,益气血,健脾胃,养饥肉。所以民谣里有“龙眼肥”之说。

  此外,还有“(农历)八月龙眼脚溜人”之谣谚,意思是农历八月本地(俗称本洋)开始上市的龙眼,最受人喜爱。另有一句民谣叫“龙眼核当数(佛)珠”,说的是人家父母对不听话的孩子,总是不厌其烦地重复一句话来教导孩子,好比一串佛珠挂在胸前不断重复扯转一样,希望孩子能记住父母的话。

  据清代福州名人郭柏苍的《闽产录异》记载,龙眼有“榛”“栳”两种。核黑而实大者为“榛”。榛经三次嫁接名叫“顶圆”,后越嫁接越大、越圆,又名“宝圆”。因在初秋八月桂花飘香时节成熟,故名“桂圆”,焙干则称“桂圆干”,易保存,远销海外。清代时,它曾出口外国,外国人把龙眼干连壳带核与肉一起煮,当药材,是妇女分娩必吃的补品。

  福州本地出产一种“红核仔”龙眼,个粒小,核呈红色,味如冰糖,最受欢迎。相传,以前每当龙眼成熟时节,种植户会请人来采摘,按工付钱,可是有的采摘工一边采摘,一边偷吃,既造成东家损失,又拖延了工时。于是,东家便与采摘工签约,要一边采摘,一边唱《龙眼歌》:“歌莫停,歌莫停,停了不给钱……”于是,采摘工攀爬在浓密的龙眼树丛中,边采边唱,小曲此起彼伏,不辍于耳,“颇足娱也”。

  春节期间,福州许多人家的厅堂上往往放一张四方形“八仙桌”,上放一个“八果盒”,用脱胎漆器做的,中有八个小格子,里面放花生、瓜子、红枣等八种食品,其中龙眼干(宝圆干)必不可少,作为招待来拜年的亲朋好友。儿童民谣道:“宝圆干,宝圆干,吃了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