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李馥:清代福清籍藏书家

发布时间:2017-09-19 10:47:38  来源:福州晚报

李馥:清代福清籍藏书家

《居业堂诗稿》

李馥:清代福清籍藏书家

李馥坟墓里的石人雕像

  李馥(1662-1749年),字汝嘉,号鹿山,又号“信天居士”,自号“李二使”,福清市三山镇西里村人,是福建历史上一位重要人物。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考取举人,先后任工部员外郎、刑部郎中、河东运使、江苏按察使、安徽布政使、浙江巡抚等职。他为官清廉,毕生嗜书如命,家有书室“居业堂”及“笔山阁”。藏书多善本,成为与郑杰、刘筠川并列,人称康、雍、乾年间的福建著名藏书家。然而,他晚年穷困潦倒,租住在福州三坊七巷之黄巷的房子苦度余生,著有《居业堂诗稿》、《李鹿山集》。

  李馥酷爱藏书,为官30年,别无积蓄,唯以嗜书出名。每到一处任职,总以搜集善本珍籍为一大乐事。任浙江巡抚时,“搜书尤勤”。江浙一带为文献之邦,是我国三大刻书地之一,藏书家云集,各类古籍善本也多。李馥留心搜访流失于民间的善本书籍,“一时善本,齐入曹仓(指李馥)”。李馥游历山水期间,也十分注重收集善本和金石、古玩。一见到宝物,皆“摩挲不忍休”。此外,他还抄写了不少古籍。

  李馥的藏书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多外省前辈藏书家的藏书,主要有珍贵的《全蜀艺文志》、《洪武正韵》、《尚书日记》、《檀弓还注》、《书传十全》、《焦氏易林》、《复斋易说》、《唐鉴》、《汉隶字源六本》、《两同书》等。这些书均钤上他的藏书印。据统计,他的藏书印有60多方,堪称一绝。

  李馥后来因失察罪受连累,被罢官入狱。出狱后,他居苏杭14年,后来才回到福州,归囊亦唯书而已。租住福州时,除了发起成立“平远诗社”外,仍尽力搜集图书。

  李馥藏书极富,每册均钤印:“曾在李鹿山处”。原在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工作的文史专家刘福铸撰文说:“李馥藏书不想永世占有,这与当时许多藏书家喜用‘子孙永宝’之类藏书印的风气大异其趣,由此亦可见其豁达心胸。”然而,据一位收藏家说:“解放初,我住杭州鼓楼湾,偶至鼓楼图书馆借书,一书上竟有(李馥的)藏书印:‘从杭州鼓楼图书馆偷来。’令人咂舌!”

  现存的《居业堂诗稿》清稿本中,钤有李馥的许多藏书印章。这些印章对考订该书的流传轨迹,以及李馥收藏的历程颇具参考意义。康熙甲申年卷端有“鹿山李馥”、“信天居士”两个印章。雍正戊申年卷端有“居业堂”一个印章。而康熙乙酉年卷端的“过眼云烟”,戊子年卷端的“不贪珍宝”,庚寅年卷端的“生事不自谋”、卷末的“舍书百不欲”,丙申年卷端的“书魔惑”;雍正癸卯年卷端的“官贫心甚安”,丙午年卷末的“见客惟求转借书”等印记,都体现了李馥毕生藏书不辍、嗜书如命之心迹,并与其性情、趋向相印证。而康熙庚子年卷端钤有“福清李二使”一印。李馥的藏书情怀在其《答陈次庐吴少文》可窥一斑:“书还藏得三千卷,田不须谋二顷良。”从此诗可得知,当时他的藏书已颇具规模,且视藏书重于田产。

  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原馆长、文史专家方宝川在《李馥及其〈居业堂诗稿〉考论》中说,李馥自称“性无他癖只书淫”,“平生百不能,诗书志所向”。他被罢官之后,更是“事少长闲坐,舟轻只载书”。后因生计所迫,无可奈何,只好“典鬻到琴书,颓败忝尔祖”。其藏书逐步散出。到了雍正六年(1728年),已是“插架图书都向尽”的境况了,留下的只是一小部分随身常读的书籍。尽管如此,他还是视书如命。70岁之时,依然“琴书四壁静相依”。李馥藏书是为了读书。长期以来,他在为官之余,一直勤奋好学。即使在罢官之后,寄居东吴,贫病交加,依然“久病疑方药,衰年喜读书”。

  李馥身后家道中落,图书亦多散佚。部分被福建藏书家龚易图、陈征芝、郑杰所收;部分明刻藏珍本为政府所收,保存于福建省图书馆;也有一部分散失民间。据三山镇西里村李家后裔称,前些年,在李馥坟墓被盗时,曾有其藏书被人以高价买走,甚是可惜。(林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