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鳌峰书院的办学特点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05 10:23:43  来源:福州晚报

  鳌峰书院为清代福建最早、最大而又最著名的书院。从鳌峰书院创办的历史背景可以看出,鳌峰书院的设置承载了相当沉重的历史使命,正因如此,清廷对鳌峰书院有相当大的投入。自雍正以来,一直受到朝廷和直省政要的关注,因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省内的文化教育中心,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经费充足。其经费来源主要是封建政府的财政拨款。清提督福建学政叶绍本在《鳌峰书院志·序》中提到书院创始时曾“蒙赐额赐帑”。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式确认为省会书院之时获得了皇帝恩赐的帑金,据《清会典》卷十九所列各省会书院经费清册,拨给鳌峰书院“四千三百七十三两有奇,钱三百四十千有济”,在全国可以说是遥遥领先。如果遇到收入不敷支出的年度,则准许在“存公项下拨补,每年造册报销”。除拨款外,地方官府还拨给洲田,在闽江下游江边乡、魁岐乡一带,称鳌峰洲。此外还有官、民个人捐赠。

  第二,受到朝廷格外青睐,政治地位特殊。康熙帝对鳌峰书院给予了不同寻常的关怀。整峰书院创办时,全国的书院政策尚未松动,所以见不到朝廷公开拨款给鳌峰书院的记录,但从鳌峰书院建设之快和使用资金之充裕可以推测,康熙帝极有可能通过别的途径给予经费上的支持。不仅如此,康熙帝亲题“三山养秀”匾额,还赐予大批皇家收藏的珍贵书籍。

  第三,书院的雄厚财力使书院设施齐备、环境优雅。据嘉庆《鳌峰书院志》载,张伯行创建书院时,最初购置的是明朝四川巡抚邵捷春故宅。《续通志》记捷春故宅水心亭曰:“筑亭跨池,康熙间宅为书院,仍址改筑,易名鉴亭。”可见,鳌峰书院原本就是园林圣地,而且同时购进附近的民宅,使鳌峰书院的建筑雄伟壮观,为明清福州园林极具代表性的建筑群。

  第四,师资学术水平一流,生源优秀,招生规模大。为了保证省会书院的学术权威性,各省会书院所聘山长多为一代名流。鳌峰书院前后共经历33任山长,除了首任山长蔡璧出身拨贡外,其余全是进士或博学鸿词科出身。鳌峰书院的学生来自全省九府一州(包括台湾),都是品学兼优的生员(秀才)、监生和童生。学子入鳌峰书院学习要经过层层选拔。而且,应考者一般都需经过地方官员的推荐才能报考,所以他们基本上都是当地儒生的佼佼者。

  第五,藏书与课书活动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全国罕见。鳌峰书院藏书种类众多,共有896部、23625卷,补遗书籍6部、75卷,藏板14部,8770块等。藏书数量如此巨大充分说明了书院的实力。鳌峰书院的刻书不但学术价值高,而且规模宏大,所刻的《正谊堂全书》是清代书院刻书的代表作。(叶繁/整理)

  (参考资料:徐心希《闽都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