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福州民间的“夏鲎”文化

发布时间:2017-08-14 09:46:17  来源:福州晚报

  福州沿海地区有句谚语,“小暑荔枝大暑鲎(hòu)”,意思为夏天是海鲎大量上市的季节,这种甲如钢盔、尾似利剑的节肢动物,古代曾被人视为“海边怪物”而不敢捕食。据说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时,看到当地人向成群爬行的鲎烧香膜拜,便宣传科学,并教民食鲎的方法。而科学家则研究出它是四亿年前就已经出现的动物,比恐龙年代还早,所以有“活化石”之称。

  鲎的生活习性很奇特。它们常成群结队在一起,而且雄的总是爬在雌的背上;如果雄的被人捉走,雌的也逃不掉;如果雌的被人抓去,“雄失掉雌不能独活”,所以被人称为“海上鸳鸯”。这种现象,在生物界被称为“鲎媚”。据《农政全书》记载,民间天上的虹,为“鲎虹”。谚曰“东鲎睛,西鲎雨”,意思是如果东边见鲎虹,则会天晴;如果西边见鲎虹,则会下雨。

  鲎的背部有两节,形状如扇子。在海浪中游行时,常常会翘张开来,所以被称为“鲎帆”。鲎的眼睛更为奇特,它是由1000只左右的小眼组成的“复眼”,能像放大镜一样增强目标清晰度。现代电影摄影机就是根据鲎眼的原理设计制造而成的,也可以利用同样的原理来提高雷达的显示灵敏度,所以鲎又被称为“海上侦察员”。

  据悉,鲎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非法捕杀、收购、加工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