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衣锦坊汪氏宗祠

发布时间:2017-08-14 09:45:15  来源:福州晚报

衣锦坊汪氏宗祠

汪氏宗祠

  衣锦坊汪氏宗祠,堂号“敦睦堂”,坐落于衣锦坊61号,占地面积486平方米,是三坊七巷中唯一的祠堂建筑。清道光四年(1824年)动工始建,翌年竣工,系历经180多年的古建筑。宗祠为土木结构,前后三开厅,后座设有文昌帝君神位,是省城、闽侯、永泰、古田、闽清等地汪姓支系集资合建的祠堂。

  1956年11月6日,福州市市长许亚签发,“本房产(汪氏宗祠)已由现所有权人申请登记,经审核属实,准于发给所证,以凭管业”;福州市人民委员会发有“所字第00127号”产权证。1999年,该祠堂列入《福州十邑名祠》,载入《名祠大观》;2002年列入《八闽祠堂大观》;2004年列入《中国名祠汇编》。2005年,《福州史志》登载了《爱国思乡教育名祠——福州衣锦坊汪氏宗祠》;2010年12月,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福建省海峡文化研究发展中心主编的《海峡祠堂大观》,把“衣锦坊汪氏宗祠”列入214家宗祠中的第31家。

  宗祠内存有按祖制刊刻的祠规和祠训。祠规启于道光五年(1825年),共十四条。第一条规定春秋举祭,每年二月十八日为春祭,八月十八日为秋祭。祭祀前须由董事按照仪注章程指派执事在当日黎明行礼,要求衣冠整齐,拜献虔诚,不得草率了事。以下各条分别对祭奠仪式、人数,房屋租赁管理,日常制度,牌位、香烛事宜,捐资芳品排序,奖励子孙功名品级等均作详细明示。

  祠训一百八十四字,总旨“齐家修身为始,孝友和顺,道德廉耻,亲莫争财,家忌毁誉,以忍代让,以公克已”。对族中的男女老幼从业从事、言行举止都做了严格规范。祠规祠训都谆谆教诲子孙持家治学,立身许国,集教育性、文献性、历史性于一体。

  宗祠建筑系明清模式,明亮宽敞,左右对称,构件古色古香。天井两侧立有石刻:明朝历任福州知府、福建巡抚,兵部左侍郎汪道昆的功德碑;中法马江海战烈士汪齐金、汪齐善的英烈碑,二人祖籍永泰龙门,当年就在此处慷慨入伍,捐躯海疆,英魂为祠堂增添了正气和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