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琅岐走出的兵部尚书王祖道

发布时间:2017-07-03 10:43:06  来源:福州晚报

  王祖道,字若愚,宋宝元二年(1039年)出生于闽县海畔里(今马尾区琅岐镇吴庄村王厝前)。宋治平二年(1065年),王祖道进士及第,成为岛上走出的第一位进士。又举制科,调韩城尉,知松阳、白马二县,入任司农丞,迁监察御史里行。祖道多次上书改革,言辞激烈,都没有被采纳,遂改司封员外郎,出知汀州,又移知泉州。元祐三年(1088年),授江南西路转运判官,不久,权发遣江东路提典刑狱。元祐八年(1093年)二月,又徙权发遣福州太守。元符元年(1098年),入京为户部员外郎,转吏部员外郎,升左司谏。崇宁二年(1103年),知海州,秘书少监,五月又知福州,后被召入京加直龙图阁,出知桂州。官至兵部尚书、端明殿大学士。因此,史书及琅岐人都尊称他“王端明”。

  两度修建台江浮桥

  王祖道任福州太守期间,在台江选舟为梁,造福桑梓。宋淳熙《三山志》载:“王祖道朝奉大夫,元祐八年(1093年)二月到任,闰四月十三日,置南台合沙桥。二年十二月除吏部员外郎,民立祠于浮桥南济川亭。”《三山志》又载:“南台江广三里,江沙颇合,港疏为二,中成冷楞洲。郡人王秘监祖道为守,选舟为梁。”

  宋代以前,南台江面宽阔,有三里,从南台到对面的天宁山(今仓前山),两岸往返靠舟楫摆渡,小船悠悠,人心悠悠,行人渡江十分困难,不知愁坏了几代福州人。后来,闽江上游的泥沙不断向下游冲积,在南台的江面上形成许多洲地,现存的帮洲、义洲、苍霞洲等就是在这时期逐渐淤积形成,其中的楞岩洲和中洲,把宽阔的江面分割成三部分,时台江已经疏浚为南、北两港。为了把台江与仓前山连成一片,便利交通,为民谋福祉,王祖道分别用舟20艘和100艘作为浮桥,北称“合沙北桥”,南称“南桥”,又于二桥开“二门”,即活动的船,行舟时“门开”,行人时“门合”,颇为灵便。台江水深流急,王祖道又植石柱18根,用粗大的藤缆系牢100多艘船只,又在南、北、中建了三座亭子,以憩行人。绍圣元年(1094年)十月,台江浮桥全桥告竣,祖道亲自写文为记,并把余钱三千九百万缗,分给负郭三县寺僧,“俾岁取息,以侍缺敞修建”。祖道守福州,因建造了台江浮桥,人民称便,并对连接闽江两岸、发展福州地区经济起了重要作用,百姓有口皆碑。

  元符元年(1098年),王祖道入为户部员外部,转吏部员外郎。时黄河壅决,淹浸清丰、内黄等县,祖道主张移深州于铙阳、安平。哲宗皇帝采纳他的意见,擢升祖道为左司谏。

  崇宁二年(1103年),王祖道出知海州,兼任秘书少监,再知福州,复守乡邦,仍不忘南台浮桥。当时,中洲涌出,南台江分为北、中、南三港,祖道重修浮桥,在北港置舟16艘,中港置舟73艘,南港置舟13艘,共以102艘为梁,并于桥南建天宁寺,命天宁寺主僧为三十院都管,置田十二顷七十二亩,作为护桥经费。

  当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到福州后,辗转海上丝绸之路回国,他在游记里称赞:“这城(指福州)的一边,有一条一英里宽的大河(闽江),河上有一座美丽的桥,建筑在木筏上面,横跨河上……这城里建造许多船只,航行在河上……珍珠、宝石的商业很盛,这是因为有许多船从印度载着商人来到这里。”

  王祖道两度修建台江浮桥,开边抚民,功不可没,颇有政声。不久,被召入京,加直龙图阁,出知广西桂州。时宰相蔡京当权,锐意开边,王祖道配合蔡京开边抚民,立志为自己守卫、开拓、治理边疆建立功勋。他以富贵金帛动员王江酋长杨晟免等人归附,得地一千五百里。他上奏朝廷:“王江这个位置险要,在许多江流的汇合之处,占据着众峒的要害,易守难攻且幅员广阔,应该在此建城,派武臣守卫,设溪峒司掌管,以控制百蛮。”朝廷以此为计,成立怀远军,任用黎人首领,设置二寨,还增设学堂教化边民。

  不久,王祖道又上奏:“黎人祸乱六十年,现愿意归附,已得地一千五百里,可设州、路,建城邑,据守要津。”朝廷采纳祖道的建议,遂以安口隘作为允州,中古州作为格州,置提举,溪峒官员三人。又建言于黎母册中立镇州,作为下都督府,赐军额“静海”,知州领海南安抚都监,把万安军迁于水口等。蔡京大喜,乃镇怀远军建为平州,改格州为从州,南丹州改为观州。把允、地、文、兰、那五州合并为黔南路。王祖道所为,蔡京自以为功,谓:“混中原风气三殊,为天下舆图之半。”王祖道开边有功,擢升显谟阁侍制,进龙图阁直学士等。

  后来,朝廷召祖道为兵部尚书,还没有动身,边民造反,包围万安军和观州等地,杀官屠民,此事罪及祖道。祖道虽经蔡京庇护,但仍改为端明殿学士,知复州。不久,朝廷念其在桂州四年时间,建立城邑,调集军队镇守,开边抚民,每年输入内地的钱财布匹及盐米不计其数,有功于国家,复以刑部尚书召用。大观二年(1108年),一代忠臣王祖道,与世长辞,享寿七十岁。

  王祖道卒后,张商英为相,论治祖道“诞罔邀功”之罪,还说祖道“厚以官爵金帛,挑诸夷建城邑,调兵镇戍,地瘴疫,戍者岁亡什五六,实无尺地一民益于”。于是,皇上听信张商英胡言,追贬祖道为昭信军节度副使。后来,蔡京再度辅政,又恢复祖道旧日官衔。

  振兴庙学重视教育

  王祖道任福州郡守期间兴庙学重教育。《三山志》载:“庙学,旧州西北一里。唐大历七年,观察使李琦移城南,始补生徒三十。成公始至,礼先圣先师,叹其湫隘,乃易地而大之,贞元,元和间,学者闪盛……”元祐八年(1093年),王秘监祖道始至,顾视狭隘,不足以处多士,乃斥东西序之北二百四十足,增为斋十。合旧斋十。而小学在中门之左,客处在中门外之右,外门直中之南,岁补生员五百。绍圣改元,王公祖道自为记。祖道有功于学,后人在先圣庙中祀之。王祖道为官清廉,勤政爱民,乐善好施。晚年,他把琅岐吴庄村王厝前宅院献给文殊僧扩建文殊院。后因僧多粥少,他又把在王厝前的果树、山园、水田献给文殊院僧作为院田。今文殊院已废,仅留下残址。

  王祖道故宅院在福州筹帅坊,《三山志》载:“筹帅坊,王端明祖道之居。端明两知乡邦,移知桂府,故名。西通旌隐坊,地名馆前,盖闽时五洲诸侯馆所,至今犹呼云。”《闽侯县志·公署》载:“巡抚都察院、在福星坊,嵩山麓。明洪武间,为驸马都尉王恭公署,正统间,镇守内官居之。嘉靖初,改为提学道署。四十四年(1565年)毁于火,隆庆元年,巡抚涂泽民重建……”

  1949年8月后,该地为海军学校,后来改建为鼓楼区人民政府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