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永泰九山书院:南宋状元萧国梁的读书处

发布时间:2017-06-27 12:00:19  来源:福州玩啊博

  永泰县学始建于宋崇宁二年(1103年),筑有“养上堂”及三间书斋。绍兴初年有四间书斋,绍定时建有讲堂。县学屡毁屡建,各级官佐无不把兴学作为要事。

  当时,县学经费由官府拨给,另有学田,其收入作为学生去省城乡试的盘费。县学学生以自学为主,每月集中三次讲授“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易》《礼》《春秋》)。到明洪武时,加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有月考、季考、岁考、科考等。至南宋乾道年间,七年内连续出现三位状元,满朝艳羡,举国哗然。

  七年连中三状元

  三元祠位于永泰县城塔山公园内,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为纪念南宋乾道(1166~1172)年间该县七年连中三状元(萧国梁、郑侨、黄定)与联奎塔同时兴建的,后祠毁。1985年,永泰县集资10多万元,在旧址按原式重新修建。祠内有状元萧国梁、郑侨、黄定画像,供奉香位,祠中建有崇厅、广庭、花圃、诗廊、碑铭等。祠联概括了南宋永泰七年间三状元的盛事。

  萧国梁是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丙戌科状元,生于永福翀峰陈山鹿鸣谷,即现永泰县岭路乡七斗村边。据考出生之古屋遗址、墙基、水井、石舂臼等物尚存。故居上有青云主峰,又名状元峰,有石廊、古堡山寨、九山书院等遗址。九山书院是其读书处。九山书院位于海拔1300多米的古山寨。危崖边上、密林之中的古堡山寨,其年代仍是谜团。古堡山寨门,刻有“九山书院”四字,字体清秀,独具匠心,落款已经漫漶不清。不过,查明王应山《闽都记》与清乾隆《福州府志》,二者均言之凿凿,应当确有其事。

  相传永泰古谶云“天宝石移,状元来期;龙抓花红,状元西东。”有趣的是,乾道年间,永福天宝瑞云寺后一崖石居然裂变成溪,且石松上开出茂盛的龙爪花,是年家居翀峰(今青云山)的萧国梁首中状元;三年后,龟岭(今属永泰赤锡)的郑侨在殿试中独占鳌头;又三年,龙屿(今属福清)的黄定亦高中状元。至此,古谶全部应验。

  办学发展

  古时,闽粤两省人士出外做官,往往因不会“官话”(普通话),极其不便。因此,清雍正六年(1728年)上谕:“应令福建、广东两省督抚转敕所属府、州、县有司教官,遍为传示,多方训导,务使语言明白,使人易通,不得仍前习为乡音。”于是,永泰县于次年设立“正音书院”,以教授“官音”为主,院址在文昌祠内,不久停办。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代理知县王作霖设置学宫于县城登高山藏,取名“景行书院”,并购置田地收取地租充办学费用。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知县袁文宿在《重修景行书院记》中说,景行书院兴办之后,“从此教行学兴,效及于乡国,兴廉举孝、仁让风行,裕诸此矣”。足见其影响。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因诏令废科举、兴学校,知县陈应辰把“景行书院”改为“永福县立两等小学校”。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由乡绅林星煌、刘观潮、林尔杰、杨士屏、林秀培等倡立嵩口道南书院,设在龙福坊寿春寺之南。民国七年(1918年),改为永泰南区两等小学校。(叶繁/整理)

  参考文献

  新编《永泰县志·卷二十八教育》

  徐心希《闽都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