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抗金名士余光庭

发布时间:2017-05-22 11:50:33  来源:福州晚报

  罗源城关西门顶的半街,旧时曾是全县商业交易发达的集散地。在半街的老屋中,曾有一幢普通的宅第,几百年来,罗源人们一直都没敢忘记过,因为它是抗金名士余光庭的家,永远承载着主人誓与城池共存亡的民族大义。所以,家乡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宁死不屈的大地儿子,把其住过的宅第称为余厝,同时把半街弄改称为余厝弄。

  才华横溢

  余光庭(生卒年失详),字朝美,罗源城关人。其曾祖余经与余深曾祖余绅俩是亲兄弟,皆为余焕八世孙(据《古田杉阳余氏族谱》载,属余信派下的后亭房)。他们于北宋初期(970~990),从古田杉阳(洋)迁居永贞县水门,即今天的罗源县余家塘村。余经的长孙余才甫后来又迁居半街弄,离水门也就一公里左右,两家人还算经常来往。余孟坚的次子余深和余才甫的长子余光庭,他们由于年纪相仿,小时候经常玩在一起,感情深厚。

  余光庭自小聪明伶俐,对待长辈孝敬有加,在街坊邻里眼中是个出了名的孝子,余深对这个知书达理的从弟是十分疼爱与看好的。

  余光庭出仕前,经常在离家不远的莲花山一带游玩。有一天,他来到栖云洞,看到高山浮云流水,山花寂寞飘香,一颗从小就志存高远的诗心,顿时勃发春深锁云的感慨,当即涌出一首四言绝句:“去住无心洞里云,云窝寂寞宿氤氲。遥知此胜非凡匹,涧水岩花香异闻。”

  怡然而归

  终于等到了科考制度下三年一会试的机会,踌躇满志的余光庭果然不负众望,于宋大观三年(1109年),以漕监推荐入试,一举名列前茅,本可名正言顺地荣登贾安宅榜进士,为国担当。哪成想,担任这场科考主考官之一的太宰余深,竟是他的童年伙伴和族兄。余深考虑到“避嫌”,建议不宜录取的主张得到其他主考官的反对,但这位族兄最终还是铁面无私地奏请徽宗皇帝“罢黜之”。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按照宋朝初期的科举制度,笔试结束后,成绩出来了,礼部要举行庭唱名,也就是榜上有名前的口头宣布。当官员念到余光庭的名字时,着实吓了余深一跳,想不到那个刚直不阿的从弟上京考试来了,成绩居然还名列前茅。手足情深,“罢黜之”,是多么尴尬的事情呀!据《康熙罗源县志》记载:“光庭毫不失意,怡然而归。”从中可见,余光庭这次考试完全是凭借自己的才华入闱的,他明明知道族兄是当朝大官,进京时,压根儿就没考虑过去拜见他。因此,余光庭被“罢黜”后,走出殿堂时,才会显得那么坦然、淡定。用颐中子的话说,“公怡然曰:‘吾手尚在,无虑也。’拂衣东归。”

  光庭被掳

  白驹过隙,三年一晃又至。政和二年(1112年),又逢大比之年,余光庭再次参加礼部会试。成绩出来后,按史料记载:“庭唱又在前列,上识其名异之,名震京师。”余光庭的真才实学得到了徽宗皇帝的大加赞赏。从此,余光庭便顺理成章地留在京城为官,历官光禄寺丞,出知南阳邓州(今河南省邓州市)。

  此时的宋朝,由于皇帝疏于朝政,奸人结党当道,再加上外族的觊觎,国运迅速衰退,江山岌岌可危。至靖康二年闰十一月丙辰日(1127年1月9日),在郭京作祟下,以完颜宗望、完颜宗翰带领的八万金兵第二次挥师南下,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他们很快就攻破了汴京城,还俘走了宋徽宗、钦宗二帝。

  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丙寅日(3月20日),北宋灭亡。建炎初(1127~1128)金兵趁机四处攻城掠地,狼烟再起,使得北方的大部分领土基本丧失。当金兵攻打南阳时,守城的余光庭早就和将士们下定了决心:誓与城池共存亡!他们奋勇杀敌,顽强地打退了金兵数次疯狂进攻。在没有援兵的情况下,他仍然带领官兵坚持抗战;他们被困孤岛,最终寡不敌众,城池陷落。光庭被掳,守节不屈而死。全家仅乳母背负幼子耆寿、耆邵逃脱,余皆殉难。其中,耆寿一支后来还传下血脉取名复祖,意为光复祖先事业的意思。南宋高宗赵构继位之后,由于“朝无亲旧,南阳之节,无有为之申明者”,因此他的忠烈事迹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褒旌。难怪颐中子在《康熙罗源县志》中就直呼:“竟无褒恤之典,使公义死节泯焉,是可哀哉。”

  其实,家乡的罗源人民一直都没有忘记余光庭的功业,除了以改名街弄来纪念外,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同知朱世忠把位于后张路西来寺右边的祐圣宫的祐圣神像毁掉,重新塑像,以祀余光庭等三位宋代名人,并题写“三贤堂”匾额。“未几废,天启四年(1624年)复建”。清代邑人林鸿飞瞻仰异代贤良时,感由衷发,各赋诗一首,其一歌颂余光庭曰:“南宫擢第两传名,只手犹存愧我兄。司鼎曾调光禄寺,分符出守邓州城。身经百战忠魂壮,血溅全家烈气横。节义文章谁媲美,可怜国史失褒旌!”此诗高度概述了余光庭的人生历程,读之,让人不胜唏嘘。

  清代,罗源人在文庙西明伦堂头门外右偏向处,还建了一座忠义孝悌祠,余光庭在其间是受祭祀的第一人。如今,这些古迹连同他的故居都无处可寻了,后人想凭吊英雄,也就只能借着旧貌依稀的余厝巷方向,目送缕缕清风,远去一颗祥和的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