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明清时,闽侯书院扩至农村

两座书院为福州教育发展作贡献

发布时间:2017-05-21 15:26:18  来源:福州晚报

两座书院为福州教育发展作贡献

陶江书院

  闽侯为八闽首邑,在宋庆历年间就有书院形式的教育机构出现。最早的是古灵书院,建在福州城西南古灵溪旁(今南通镇古城村),为宋代监察御史陈襄读书处。在明清时,闽侯书院有了较大发展,制度更为完备,且地区分布也由城市密集型扩展到农村。

  陶南书院

  陶南书院坐落在尚干镇五虎山龙山支脉的北麓半山腰(闽侯第二中学内),坐北朝南,为清末光绪年间太子太傅陈宝琛倡建并题写院名“陶南书院”,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

  《尚干乡土志》载,“尚干多械半,事闽督使者卞公宝第,知俗悍非文化莫挽之。前届督闽时,即倡建书院,乡人以款巨难筹中寝,卞公再督闽复提此议。适信阳李文卿司马(名树敏)来办保甲事,偕螺江阁学陈弢公(陈宝琛之号)组织之。阅两月,事成。王少希山长为主讲。院两进,中一大厅,事为讲堂,可坐学生百余人。东西两旁屋夹之,东为山长住宿室,西为会客厅。左编列屋数楹为院生肄业所,右边小屋为庖丁烹饪处。厅后有堂三楹,为报功祠,前后位置井井。”

  遗憾的是这座古建筑在1991年建设闽侯第二中学教学楼时,被铲为平地,仅留下山上阁楼,阁楼也因年久失修,虫蚁蛀腐。2004年,由闽侯第二中学校友林功佑先生捐资十余万元,费两个多月时间,重修书院。原陈宝琛所书“陶南书院”横匾已失,现有横匾由书法家陈奋武先生所书写。

  如今,陶南书院是闽侯第二中学的校史陈列馆。重修后的书院,规模虽不及当年恢宏,但气派依旧。

两座书院为福州教育发展作贡献

书院重修记碑

  陶江书院

  陶南书院附近还有一座陶江书院(此前为淘江书院,后改为陶江书院),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本乡秀才、举人诸生进修之所,由老学究指导,生员人数10人到30人不等,只招本乡子弟。

  旧时的陶江书院位于半山的平台上,为单层四扇三间。大门内即是天井,天井与书院之间有一石阶相连。书院中间为大厅,两旁各有一间大房间。整个书院四周有结实的土墙环卫。书院屋顶有玻璃天瓦,房间前后有玻璃窗,采光条件良好。书院中有一鸭蛋池,泉水清澈如镜,四面坚固,墙土围实。

两座书院为福州教育发展作贡献

陶南书院

  尽管陶南、陶江两座书院已不复当年的繁华,但以书院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省立乡村师范及此后的发展历程,为闽侯乃至福州的教育发展,都作出了突出贡献。参考文献书目

  曾小榕《家在闽江边》,福建电子音像出版社

  徐心希《闽都书院》,福建美术出版社

  陈明安、朱欢欢《闽侯现代教育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