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罗源圣寿寺重焕生机

发布时间:2017-05-03 15:33:57  来源:福州晚报

罗源圣寿寺重焕生机

圣寿寺

罗源圣寿寺重焕生机

圣寿寺内石碑

  位于罗源县洪洋乡王认村坑头自然村的圣寿寺,是一座千年古刹,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物价值。据清道光《罗源县志》记载:“圣寿寺,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僧道严建。明弘治五年(1492年)员中募缘重建;嘉靖间(1522~1566)僧明发、明恩、明量共建山门、钟楼及斋堂。清雍正十年(1732年)僧心田指衣钵建;乾隆九年(1744年)僧异玉复建,为土木结构,单檐悬山顶,面宽7间,31.5米,进深6间15.5米。”

  另据《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有传,该寺原在隐峰山中,后经北宋邑人倪昱之请,移至山下,兴于宋天圣、绍兴二朝,历经元、明殆废,清乾隆九年(1744年)复建,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因寺僧宿娼,经官究办,逐没落。

  从以上资料可知,圣寿寺乃道严禅师始建,他是晚唐时期罗源著名诗人,《全唐诗续拾》中收录有其一偈言诗曰:“山僧一纳衣,展示众人见。云水清两条,莫教露针线。”既是偈言,必有禅机。据古代佛教重要文献《景德传灯录》和《五灯会元》记载,一日,道严禅师正在僧舍补衣,见一和尚从泉州来,向他请教参禅之事。道严禅师便机智地顺便提起手中正在缝补的袈裟,轻松自若地道出此句偈言诗,阐绎了施以针线而不露针线的“圆”的智慧。这让求禅的和尚心服口服,也见证了道严深厚的诗学功底。

  鼎盛时期

  从王认村口前往隐峰山,一路都行走在蜿蜒的峡谷中,两边的山体或高或低,或峭或缓,山泉潺潺,花木葱郁清香。一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到了隐峰山下,一股山风吹来,仿佛置身仙境的快感。在苍莽的松海中,红墙碧瓦,依山而建的圣寿寺就在层级分明的梯田间熠熠生辉。由于年代久远,那时的圣寿寺,虽说不上雄伟壮观,但在明镜般的水田掩映下,却也古朴见巧,散发着灵气。

  圣寿寺的前方颇为广阔,最有名的就是帽顶山,则是一块巨石覆盖于山顶,远远看去像一顶官帽而得名,民间有传说是仙人下棋时从天上掉下的棋子。此景乃世间少有。

  那时住寺和尚有三个,他们很勤劳,把寺院周围的几十亩田园耕作得勃勃生机。春去秋来,在自食其力的岁月中,他们诵经作法,怡然自得。

  据了解,圣寿寺鼎盛时期,有僧众128人,管理田园600多亩、山林136亩,寺饷1300石。佛门净地,世人看破红尘,皈依寺庙,无非是在“阿弥陀佛”的了无牵挂中,让心灵得到平静,并升华为普度众生的一种力量。

  看到如此兴盛的寺庙,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罗源知县张四维,于康熙乙亥年(1695年),勒石碑于寺前曰:“恭载:大恩主邑侯老爷不朽功德碑。圣寿寺古刹坐落肆街行囗挂单往来接踵镫(灯)传瘠土俱非福田赋,加粮饷僧困莫辨恭逢。恩主张老爷均田宽粮缁流亦荷抚字囗囗伽蓝允称护法岁立功,德碑来镇山门用垂不朽云。张老爷讳四维字宪侯号立山陕西西安府富平县丙午科举人。康熙乙亥腊月吉旦圣寿寺僧新慈如灿如聪仝立。”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张四维在罗源为官时,关心百姓疾苦,颇得民心,据《康熙罗源县志》记载:“康熙三十三年正月,南门外火发烧毁十三家,知县寺维各赈银一两。”

  走向没落

  可惜人心不古,净地偶尔也会出现藏污纳垢之事。据《罗源县志》记载:“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圣寿寺因寺僧宿娼,经官究办,逐没落。”这也是张四维老爷始终料想不到的事情吧。

  而寺庙后山的那个地下通道便是这个圣地曾经淫欲的见证!出家人做出如此出格事,不仅玷污灵魂,也成为这个千年古刹的一大败笔。据《罗源县志》载,“因寺僧宿娼,经官究办,统核寺田征租1300石,除给住持100石及年留200石完纳寺饷,征粮外,充为公款。道光二年(1822年)邑绅士佥呈,恳归义学膏火。藩宪徐批‘将盈余四十七两零,归充义学膏火’,其从前递年放交臬司衙门胥吏部饭食,应钱五百五十千文,迭经具呈,尚未定案。”

  民声沸腾,为稳定地方秩序,官府自然得派兵抄没。之前,官兵抄没圣寿寺时,由于不识路径,还抄错了旁边的一座寺庙——龙兴寺。该寺庙位于罗平下里,宋建。明嘉靖年间重修,国朝康熙年间重建。第二次官兵捣毁圣寿寺时,连同那个偌大的地下工地一同埋填,以致后人传说,地道里埋藏有寺庙千百年来搜罗而来的无数奇珍异宝,也曾有村民前往探秘,但终究碍于地道坍塌成山,再说里面机关重重,而不得手。

  这场沸沸扬扬的抄寺案,从“清乾隆到道光九年(1829年)尚未具结”。从此,圣寿寺一度走向衰落,庙宇因得不到人间烟火的供奉,自然树倒猢狲散,昔日佛声远播的圣寿寺,逐渐芳草萋萋,直至人迹罕见,空留几处断垣残壁。

  重现光彩

  历经岁月劫难的圣寿寺,只剩下一座木构六柱后座,后来曾陆陆续续住过几拨尼姑。那时,寺庙的空埕上,则散落着马槽、石碑等,则被村民们在种田时,利用起来当水渠闸门使用。

  近年来,随着寺庙文化兴起,各地庙宇建设方兴未艾。前几日,与朋友驱车再往圣寿寺,这里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如今的圣寿寺住持惟悟禅师介绍,在张四维老家陕西富平县村民及长乐、罗源等地信士的乐捐下,如今一座耗资700多万元的仿古大雄宝殿正在隐峰山下巍巍而立,殿内的佛像均以大块料的檀香木雕刻,庄严富丽,彰显了时代特色。他说,下阶段将重新整理石碑、马槽等寺庙文物,让它们重现光彩。(郑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