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长乐籍民国大书法家黄葆戉

与王福厂、马公愚齐名,被称为“海上三老”

发布时间:2017-05-03 15:29:15  来源:福州晚报

  汉三老碑

  杭州西湖边孤山上有个很有名的景点,叫西泠印社。西泠印社是1904年丁辅之、王福厂、吴石潜、叶品三在孤山买地筑室创立的金石篆刻书画研究团体。到1913年,西泠印社已极负盛名,由吴昌硕出任第一任社长。

  西泠印社文物中最宝贵的是一块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汉碑,叫汉三老碑。这块汉碑1852年在余姚被一个农民在山里挖出。一个研究金石的余姚富绅周世熊将碑买下来后,建竹亭供了起来。几年之后,周家被太平军捣毁,这块碑后来有幸保存了下来。不久后,周家破落,汉三老碑被卖给了上海商人陈渭泉。日本商人知道后,想要重金收买它。上海县知事沈宝昌知道后便和上海海关监督官姚煜、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丁辅之一起商议,由西泠印社筹款买下此碑,并建石室专门保存。1923年,石室建成。汉三老碑石室大门两侧的楹联是丁辅之之兄丁上左所撰,由黄葆戉书写。“竞传炎汉一片石,永共明湖万斯年”;上款“中元乙丑春日”,乙丑年为公元1925年;下款“钱唐丁上左撰 长乐黄葆戉书”。这副对联恬淡雍容,格高艺精。

  尤擅隶书

  黄葆戉的篆刻初从皖浙两派入手,后上追秦汉,并博采三代吉金、封泥、砖瓦等文字,不染时俗,早法深稳,用刀俊爽,笔趣盎然。所镌“将军季子”一印边跋曾曰:“余曾见十六金符斋、匋斋、激秋馆所藏拓汉印甚伙,间有一二缺者,良由世远入水上锈剥蚀,不可为法。今人争尚仿汉,将字画边阑故意残缺,以为得烂铜法。不知古刻妙者,在意到而笔不到,剥落如断纹,纵横如蠹蚀,皆有自然古趣。若徒窃其□缺剥蚀,臆为古拙,则篆法、刀法荡然,未足与言汉印也。”所论深得印学三昧,作此印时,年仅三十九岁。吴昌硕对黄葆戉所作,曾题“雄潭古穆中能得自然之气,真大手笔也”,以表赞赏。郑午昌更有古风颂之:“石大不逾指,摩挲剧琼瑶。秦玺汉私印,字字蟠螭蛟。姓名托以传,后有千载遥。谁谓壮夫耻,篆刻如虫雕。”黄葆戉有《暧庐摹印集》行世。

  黄葆戉金石字画,各具特色,尤以隶书著称于世。其隶书取泾汉碑,参以伊秉绶笔意,独具一格,自成一家。其字气息高逸,用笔遒健凝练,结体规整端方,波画燕尾不甚外挑,掠笔上扬不显,意到为止。整体端庄沉稳,秀美典雅,金石之气蕴含于画、线条之中。伊氏隶书可用一副对联来形容,“养浩然正气,极风云壮观”。唯其雄浑大气,纵横开阔,对后世影响极大。黄葆戉终身奉伊氏隶书为瑰宝,并以涩笔书之,沉静肃穆,近年来在各书画拍卖场,黄葆戉的书法作品价格都有很好的表现。

  黄葆戉所临《夏承碑》隶书,影响很大。他所临《夏承碑》隶书在因袭与创造两方面兼而有之。从因袭角度看,它较为准确地把握住了原有结体端庄、疏朗之神韵以及章法宏阔、均衡之威仪。从创造立场看,它对原作线条质感有大胆的叛离。原作点画起收以方、健为主,它却一律易之以圆、润,明显吸收了伊秉绶隶书的点画处理法,这样做的结果,虽使力感不及原作,但毕竟展示了它欲与原作拉开距离的创造性努力。

  交友甚广

  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曾以黄葆戉名重书坛,仪表绝佳为由,于上世纪60年代中叶敦请黄葆戉参加书法教学电影拍摄。当时先生八十五岁,担任片中之老祖父,他银髯飘拂,仿佛神仙中人,不但谆谆训诲孙儿注意习书,且亲为示范执笔挥毫之法,不厌其烦,寓严肃教学于洋溢的温情之中。该片全国播映,众人皆赞。

  黄葆戉一生交友甚广,常出席各种雅集。以“钵水斋”为例,“钵水斋”是知名文化学者苏渊雷的斋名。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钵水斋”聚集了一批著名的文人、学者、艺术家,他们题诗、作画、互相唱和,宛然成为海上文化沙龙。来往于“钵水斋”的有沈钧儒、郭沫若、章士钊、许寿裳、钱穆、顾颉刚、宗白华等各界名流。“钵水斋”家藏一幅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的《钵水斋看花图》,就是他们雅集的产物,集合了十余位雅士的笔墨,其中便有黄葆戉。1952年4月,“钵水斋”园内三株铁干海棠花怒放,似一片红云,苏渊雷邀请众人来雅集观花。钱瘦铁先生首先开笔,先画“钵水斋”的瓦房与屋前的大石钵;接着唐云先生完成四周的景色,屋前的小山与远处的围墙、杂树;吴青霞女士接着画点景人物。后面好几位画家接笔完善画面,黄葆戉最后补上近景一株龙爪槐树才算圆满完成,后又用隶体题画《钵水斋看花图》。这幅画裱好之后一直挂在“钵水斋”中,成为镇斋之宝。_(林公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