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林则徐和福州人民的抗英斗争

发布时间:2017-02-13 16:18:24  来源:福州晚报

林则徐和福州人民的抗英斗争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英国资产阶级为了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便利用毒品贸易作为手段,把鸦片作为商品,从孟加拉运到中国。据统计,仅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从印度转运到中国的鸦片就有4054箱。

  上奏禁烟

  《中国文库》说:“鸦片走私长此下去,必然成为戕生、荡产、败德的罪恶根源。”于是普遍引起爱国人士的关注。林则徐便是其中之一。

  他在奏折里提出:“若犹泄泄视之,是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他还说:“鸦片流毒,比之砒鸠。然死于砒鸠者,千万而一耳;病于瘾而死,与贩者罪罹于法而亦死,是死于鸦片者几于十人之一。于此不并力扫除,贻害伊于胡底?言之切齿,思之寒心。”为国家而计,林则徐提出了具体的措施:收缴烟具、限期自新、加重治罪兴贩与开馆、处分失察文武属员、实行保甲连坐和正确辨别烟瘾。捣毁洋行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10月,有一个叫“记连”的英国人来福州上杭街开第一家洋行,不仅贩卖洋布,也同时贩卖鸦片,因此引起了福州人民的公愤。大家聚众捣毁了他的洋行。第二天又聚众在文山铺与英国不法商人说理。谁知洋行令打手殴伤两个老百姓,于是引来更多的老百姓,将横山一带的鸦片洋行,全部捣毁。英国驻福州领事阿礼国“形色仓皇,极为畏惧”,要求福建督抚派兵保护。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3月31日,又因外国商人用手杖殴伤福州百姓林森森,毁坏福州商人的油店油罐,同样引起附近居民的极大愤怒。当时刚好上面所说的英国商人“记连”经过事发地点。老百姓认得,一哄而上,也把他乱打了一顿。

  “家乡江河日下,人人穷不聊生”

  林则徐非常关心他的故乡。他在《致郑祖琛》信里说:“海滨瘠壤,民间已不聊生。况有物焉,鼾睡于旁,人心何能安定?”据统计,1847年,每年就有二百万匹以上的外国棉布在福州倾销,致使福建土布壅滞不能出口。更严重的是鸦片在福州泛滥成灾。英国驻福州领事若逊报告说,在福州每年销售鸦片达1400箱至1500箱。第二年,停泊在闽江口的鸦片趸船“阿尼达”号和“威克森”号,还在南台开设鸦片商行。《清代钞档》记载,“福州居民一半以上染上了鸦片嗜好”,不但败坏福州人民的道德,还使大量的白银外流,造成社会的赤贫与动荡不安。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4月14日,林则徐回福州,见到福州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后满目疮痍,非常痛心。他给朋友苏鳌石写信说:“家乡江河日下,人人穷不聊生。”当即表示:“周处复生,为闾阎除此三害。”“三害”者,鸦片为其一也。也就在这一年的6月,英国驻福州领事馆翻译官、代理领事金执尔,代传教士札成和医生温敦向乌石山神光寺僧人租屋两间居住。侯官县令兴廉竟也默许。这开创了英人在五口通商口岸进城居住的先例。此外又违约硬占强租积翠寺和弥陀寺等,史称“神光寺事件”或“乌石山教案”。

  这三寺都有悠久的历史,又有丰富的文化积淀。三寺是福州的文脉所在,怎么能被外人强占?但侯官县令兴廉对英代理领事金执尔要求英人租住神光寺一事,竟在契纸上盖印。福州人民认为英国人是“强租硬占”,侯官县令是“强民从夷”,于是在街头到处张贴标语,给英国人予以严重警告。福建巡抚徐继畲也认为“讲经夷人应住何处,约内虽未载明,惟既非夷官,即与夷商无异,断不能听其入城居住。”福州手工业工人也参加了这一场的斗争。英国侵略者“欲于东门、水部门、西门外各地建造楼房”,不但士绅与村民“力为拦阻”,而土匠、木匠也相约“不准受雇”。上书驱夷

  这时林则徐正在家里养病,但他不以身上带病为念,以“事关省会安危,亦不敢始终缄默”的鲜明态度,带头联络福州士绅“商乡事与外患”。他与绅士们一起写成公启,斥责县令的妥协态度,同时联名上书福建巡抚徐继畲,要求拒绝英人入城,并请以广州人民反英人进城为例,鼓舞士气,同时,又以《福州士民致英国领事馆公启》名义,交侯官知县致书金执尔,要求按约“寄居港口”,不能入城。

  随后,福州数十万人民效仿“广东人民之所为”。在林则徐号召下,特别是各书院的学生首先响应。告示遍贴福州城内,宣称“神光寺系各生童会课之地,难容夷人租住”,号召各阶层“各约会同至寺内,与之讲理”。有些人贴出“公约数十纸”,声称要“某日定取夷人首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