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林则徐的“认真”

发布时间:2017-02-13 16:14:13  来源:福州晚报

  林则徐的“认真”非常有名。在仕途上升期如此,在官运亨通的湖广总督任内如此,在人生低谷戍边新疆时同样如此。

  仕途上升期

  古代,堤工抢险的主要材料是秸料,秸料是高粱秆或杨柳枝的总称。正因为秸料的用量非常多,所以贪官腐吏就在秸料上大做文章。

  1831年11月,林则徐被任命为东河河道总督,他调研后认为,“秸料为修防第一要件,即为河工第一弊端”。他不但道出了关键所在,而且循此作为突破口,演绎了一幕扣人心弦的活剧——他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对黄河两岸15个堤中的数千个料垛,一个一个认真查验,对明显斤两不足的垛,进行过秤,做到证据确凿有力,从而抓出了硕鼠,查办了贪官,也警告教育了大部分官员。道光皇帝在林则徐的奏折上批示:“向来河臣查验料垛,从未有如此认真者!”

  早在1820年初,林则徐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当时因黄河决口,决口的堤防急需堵复,但堵口工程却进展缓慢,人民生命财产岌岌可危。林则徐经过周密且认真地调查后发现,这是由于料贩囤积工程用的秸料所致。于是,他提出建议,命地方官吏“严密查封,平价收买,以济工需”,这个建议因得到嘉庆皇帝的允准而得以实施。中饱私囊的“缺口”被堵上后,堤防的缺口也随即被堵住。国家和人民得益,而贪官污吏对林则徐咬牙切齿。林则徐很清楚,这件弊端的幕后黑手,是负责督修河工的河南巡抚琦善。林则徐也知晓琦善深得皇帝信任且是个有实权、很有前途的满人。但为了早日堵复堤防的缺口,有利于国计民生,林则徐不惜得罪权贵。

  官运亨通期

  湖北是鱼米之乡,但长江和汉水的洪灾几乎每年都发生,所以堤防的建设和管理任务十分繁重。林则徐调查研究后指出,因“岁需修费甚巨,而生息款项有限,不得不集费于民”“历来收费办工章程,大约有三:或官征官修,或官征民修,或民征民修。舍此三端,更无他法。然三者皆不能无弊……”因为此前很多人认为组织形式很重要,必须在上述三种形式中先选其一。林则徐通过缜密的调查研究后,得出了与一般人不同的结论,即组织形式不是主要的,从而不在枝节问题上打转,集中力量处理关键问题,即整顿业已存在的堤工总局。而且,在林则徐上任湖广总督前,发生了监利县捣毁堤工总局的案件,皇帝命林处理此事,所以林公对堤工总局特别重视。

  林公认为堤工总局的问题有四:多收百姓费用;管理人员首士太多,监利县开始时仅8名,后来在总局下增开分局,总人员增至23人,开支急剧增加;收费本应由首士承担,但他转手小吏收费,首士与小吏之间的矛盾,逐渐升格为争殴,首士将小吏铁链锁捕,导致小吏闹局、捣毁堤工总局等恶性事件发生;引入的小吏,多系混混,因没有管束,人数又多,必引起自乱。

  林公对堤工总局规定了一些原则:“局不许多设,人不许多充,用不许多开,费不许多派,首士必由公举,不许夤缘滥人,因年必令更换,不许留恋把持。至粮书现不许收费,而粮户的名册档仍须责令攒造……所有局务一切,仍应饬县随时秉公查核,并责成该管道府留心稽察。有弊即除,有犯即惩;如或迁就因循,察出一并参处。”文中的“粮书”和下述的“书吏”分别为小吏的一支。上文中还包括“道府”即朝廷地方官的职责,他们要对堤工总局进行稽察和处置,若迁就失职则一并处理。林公还重申严禁土棍冒充书吏为非作恶的禁令。实践证明林公不纠缠组织形式,重点放在整顿堤工总局的决策是正确的。林公亲自对监利县的堤工进行勘查,发现问题,追根溯源,追到了首士身上,从而对该首士进行惩办。监利县知县劳光泰在洪水来临时,自备守水料物,常驻工地,率同僚星夜抢筑,始得化险为夷,看在知县将功抵过的份上,林公对他网开一面,没有“一并参处”。

  经过整顿的堤工总局作用大增,加上其他一系列措施发挥作用后,在林公上任的次年,使“江、汉数千里长堤,安澜普庆,并支河、里堤,亦无一处漫口,实为数十年来未有之幸”。人生低谷期

  1845年秋,林则徐戍边新疆已经三年,他受命查勘伊拉里克续修工程,林公以极为认真的态度验收这一工程。该工程的负责人黄冕曾是林的旧属且黄冕在新疆与林则徐有较长时间的接触,两人之间关系较好。所以,林对黄比较了解,即黄冕做事不会乱来,是靠谱的。

  黄对林则徐验收工程有一段十分具体写实的记载,全录如下:“彼时塞外垦务,如伊犁数处及乌鲁木齐之伊拉里克,较有实济。冕所承办,亦自信未敢草率。公(指林则徐)偕全公(指大臣全庆)验工时,公独测量土方,逐加驳诘,加工补挑至再,意犹未慊。冕不测公意,请曰:‘在事诸人,实已智能索尽矣。未审公意且云何?’公笑曰:‘诚为是乎!上可对朝廷,下可对百姓,中可对寮友,亦且休矣。’乃命停止。”

  1845年初,林则徐在去吐鲁番的途中,见到当地的水利设施“卡井”(又名坎儿井)。林公在日记中写道:“……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北,渐引渐高,水从途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此处田土膏腴,岁产木棉无算,皆卡井水利为之也。”由此可见,林则徐起先对卡井不但不了解,而且认为是“不可思议之事”。林则徐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并没有不懂装懂,而是虚心向当地人民请教,认真学习,最后彻底了解其科学原理。了解后并没有停止,林则徐认为在缺水的吐鲁番地区,这么好的水利工程应该立即推广,所以他与同行的大臣全庆一起,认真而雷厉风行地将卡井推广到下一站伊拉里克。仅推广到伊拉里克还不够,林则徐想到全新疆,接着他和全庆共同写勘查报告,建议朝廷建设并发展卡井。清廷采纳了这一建议并开始实施。不久后,林则徐被任命为陕西巡抚离开新疆,接下来发展的计划因其离去而夭折。(顾俊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