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世外桃源”塔礁洲

发布时间:2016-12-12 11:09:18  来源:福州晚报

“世外桃源”塔礁洲

  塔礁洲是一片原生态的洲岛田园湿地,位于闽侯县龙祥岛之南,面积约3.11平方公里,由祥谦镇江中村的塔礁洲、福成两个自然村及蚬场、橘场等组成。

  历史底蕴深厚

  塔礁洲,因洲西头几块大小磐石叠成“獭”形,口头叫“獭礁”,“獭”字取谐音“塔”,雅名为“塔礁”;礁处江心,据称,从前这些礁石随水潮涨落,不会淹没,又称“浮礁”。清代《尚干乡土志》记载:“淘江之上游自侯官、永福西南两港,至阳歧(岐)五通江交汇而下,中壅蟹山、塔礁诸洲。”又据螺江有关文史资料记载,乌龙江东峡江之上螺江江面有六处礁石,称“六礁”,塔礁是其中一处礁石。

  塔礁洲是祥谦镇江中村一个自然岛,自古以来,与隔岸五虎山下的祥谦镇门口村共为华安境。最早迁岛定居的是刘氏家族,宗祖刘维修明初从凤岗里刘宅(今建新镇刘宅村)迁居闽县螺江(今仓山区螺洲镇)。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到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因一次持续数月的大旱和两次特大洪患及兵灾动乱,其后裔刘谦六寻静迁居于螺江南端蟹山洲、塔礁洲一带。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五月、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四月又两次洪灾“坏庐舍,洲田填沙罢耕”,为谋生计,刘谦六率子孙迁移五虎山下门口村,与当地居民“开拓荒山,垦殖甘茹,友好相处,合制龙舟,建立帝庙,供奉门口地头列圣”。之后,为便利渔耕还迁塔礁洲,随后有林、江、欧、陈等姓也陆续定居塔礁洲成现居民。

  塔礁洲上最古老的遗迹是大王宫,据传当时玄天上帝得道在“獭礁”穴上,当地居民建大王宫供奉,香火旺盛。有人曾在地下挖出墙砖,经考证,系明代制。现大王宫和“獭”石合为一体,村民集资修葺一新。“獭”状礁石被村民圈护起来,视为灵性图腾,并画壁上像,供人瞻仰。大王宫中间为大王和夫人两尊神像,端坐在獭穴石背上,左右供奉文武判官;两边殿有柳六爷、谢八爷列旁,左右两扇大门有传统门神秦叔宝和尉迟恭把守,威镇江岛,惩恶佑民。

  自然生态优美

  塔礁洲,水域广阔,河汊纵横、水草丰美,是植物和鱼类、鸟类的天堂,共有维管束植物89种,鱼类30多种。塔礁洲常年分布和越冬的水鸟超过5万只,常见的鸟类有白鹭、苍鹭、斑嘴鸭、绿翅鸭等,还有白天鹅、黑嘴端凤头燕鸥等多种珍稀濒危鸟类。它既是澳大利亚候鸟迁徙通道的中间驿站,也是迁徙水鸟的重要驿站地、越冬地和燕鸥类重要繁殖区。每年冬天都有好几批小天鹅在这里越冬“度假”,最多时曾达53只,被媒体称为“天鹅湖”。

  观景观鸟是塔礁洲的最佳观光休闲活动,这里建有一座观景塔和一座观鸟塔。观景塔总高15米,分为3层,每层可容纳10多名游客;观鸟塔3层高,观鸟平台达1593平方米。为了减少对鸟类的影响,这些设施距离鸟类栖息区1公里。游客可在这里登至塔顶,观景观鸟。

  走进塔礁洲头,数百幢白漆民房蓝色琉璃瓦顶显得格外淡雅,层层叠叠的绿色甘蔗林如兵拱卫。眼前,渔船横竖,白鹭蹁跹,江风起浪,让人尽情领略“斜风细雨不须归”“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的诗情画意。漫步在砖堤彩道上,茵草丛间,野花盛开,虫鸣蛙叫,鸟语花香,令人神往,俗念皆忘。远处的五虎山巍峨耸立,薄云缭绕,宛如仙境;近处则是成片的农田,种着甘蔗、果树和蔬菜,悠然的水乡田园风光使人沉醉不已。在路的东头,峡兜江,乌龙江大桥,一片开阔的湿地滩涂,成群的野鸭在滩涂上觅食,不时还有水鸟结伴飞过,宛如一幅唯美的山水画尽收眼底。

  塔礁洲,远离城市的喧嚣,被人称为福州“最拉风湿地”,真如闹市中独美的“世外桃源”。(刘长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