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闽都史话

北宋福清籍民间音乐家林抟

发布时间:2016-12-05 10:41:08  来源:福州晚报

  北宋时,有一位福清籍音乐家,喜欢诗赋、鼓乐、丝弦,宋徽宗曾三次下旨召见。他就是民间音乐家、古琴演奏家林抟。林抟与同样是福清人的“官方”音乐家刘诜,被誉为北宋两大音乐家。

  拜师学艺

  林抟,字图南,生卒不详,能作曲,善古琴,名扬一时。同时代的福清人陈杰,字希古,师其学琴,演奏有名;陈克勤,亦善古琴。

  清乾隆《福清县志》记载,林抟早年由地方推荐,“入太学”。政和五年(1115年)参加特科考试中进士特奏名,授楚州(今江苏淮安)参军。可林抟“好声诗鼓琴”,且心无旁骛,对官场丝毫不感兴趣,久未赴任。

  有一次,林抟听说河南汴京五峰山皇甫道士精通音乐,千里迢迢赶往拜师,无奈几次造访均被拒绝。林抟悻悻返回,途经余杭时,听说皇甫道士羽化升天,“泣涕呕血不食”,痛呼:“此音绝矣!”林抟立马折回五峰山祭奠。“未入门而恸。时道士无恙,感其意,因授以琴法。”

  皇甫道士把所有琴艺都传授给林抟,林抟生性聪慧,有了高人指点,技艺大进。皇甫道士临别赠言:“乐者,自然之音,百禽与人类之心声,两者合奏,即是‘天人合一’的和谐之乐。大自然的所有声音,以及民间的喜怒哀乐,皆可谱曲入乐。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屈原的《九歌》《天问》,就是心声的表达。因此,乐者,词、曲、艺‘三者和而成乐’。不是只通操琴一技即可。贤徒循此以往,必成一代宗师。”听了恩师的一席话,林抟回到福清,游历黄檗、石竹、万石、龙卧、瑞岩等诸名山,皆不满意,最后选择风光旖旎、百鸟和鸣的东张镇灵石山九叠峰,搭建一草寮,遂隐下来,苦练琴技,潜心钻研音律。时人尊称其“九峰公”“九峰乐师”。

  怀才不遇

  林抟“天性豪逸”,有人求见,就为其奏琴;如遇到知音,必定为他鼓琴。当时,太常寺少卿刘铣久闻林抟的大名,特向宋徽宗举荐。宋徽宗三次下旨,传林抟入宫。林抟以拜师路上所见所闻谱成一曲,弹奏给宋徽宗听。其音调凄婉哀伤,意在表达对北方金兵压境的忧虑,以及乡间百姓流离失所的感慨,希望宋徽宗有所领悟。宋徽宗听了之后问林抟:“这个曲子叫什么名字?”林抟答曰:“《悲风》。”宋徽宗“恶其名”,认为时下是太平盛世,岂有“悲风”之音,遂“不乐而罢”。

  林抟自觉怀才不遇,改曲名为《碎玉》后,满心愤懑地回到福清,仍在九叠峰下隐居。不久,时局正如林抟所料,金兵攻下汴京,掠走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林抟闻讯,仰天长叹。明代福清人、刑部主事郭万程曰:“宋徽宗机巧多技艺,修礼乐,为弥文,穷极淫乐,佳兵乐祸,天变民怨。图南鼓悲风,意深远矣!”

  林抟著有《琴谱》三卷、《诗集》三卷,皆行世。70岁那年“跌坐而逝”,葬于九峰山下。明代诗人林春先《芙蓉峰》一诗赞曰:“荡漾秋光百里天,断霞流水不知年。采芝道士寻芳去,不在峰头十丈莲。”(林秋明)